《inZOI》AI 功能体验报告:赛博鱼缸养成计划 | IGN 中国

本文由 IGN 中国原创撰写,原作者 Zacky Zhang,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人称「韩国版《模拟人生》」的《inZOI(云族奕)》已于 3 月底在 Steam 平台推出抢先体验版本。不久前我们写过一篇有关游戏内容本身的评测,这里则针对其中的 AI 功能与 DLSS 等内容做一些针对性分享。

《inZOI》中有两大 AI 相关功能,其中一部分是基于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部分:

1、把用户的自定义图片上传至游戏中,或以文生图形式创作贴图,装饰游戏内的服装、家具;

2、以 2D 贴图为基础生成 3D 建模,支持社区分享与下载;

3、动作捕捉,将视频中人物的动作「拷贝」到游戏角色。

图片

另一部分则是今天要介绍的重头戏:基于 NVIDIA Ace 数字人的实验性功能「Smart Zoi」,简单来讲就是智能 NPC。

Smart Zoi 对玩家的硬件有一定的要求,门槛是 NVIDIA RTX 3060 显卡,官方推荐使用 RTX 5070Ti 或以上,这里有一张官方提供的配置需求表:

图片

因此我们这次测试也使用了一台性能爆表的设备:ROG 枪神 9 Plus 超竞版。名字很长,配置也离谱:18 寸星云原画屏 2.0,RTX 5090 移动版显卡,Intel 酷睿 Ultra 9 275HX 处理器,64G DDR5 5600MHz 内存,以及 2T PCIe 4.0 固态硬盘 —— 称得上是地表最强笔记本了。实际游戏中,我们在开启 Smart Zoi 的前提下又开了全高特效,即便如此平均帧数也能控制在 140 左右,不愧是 5090。

图片

ROG 枪神 9 Plus 超竞版,搭载 NVIDIA RTX 5090 移动版显卡

本作对 DLSS 帧生成有着完整的支持。RTX 50 系显卡新增了 DLSS4 升级,在 DLSS 3.5 的「插单帧」基础上进化为「插多帧」,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流畅性。实测在开启 DLSS 后,游戏由平均 70 帧提升到了 140,直接翻倍。

针对光线追踪,《inZOI》也有意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游戏支持光追全局照明 —— 不同于标准的直接照明,全局照明还照顾了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这一特性在户外场景尤其明显,比如柔和的阴影、物体表面的颜色过渡等等。光线追踪反射部分,最突出的对比是带有镜面的场景,能极大程度减少伪影,并在玻璃等物体上实现正确的反射。

以下面这张对比图为例。上图是开启光追后的效果,可以看到玻璃桌面的台灯倒影明显更加真实,远处玻璃幕墙也会正确地反射室内物体,而关闭后桌面的台灯倒影轮廓十分奇怪,玻璃幕墙也仅仅是纯透明状态。

图片

接下来是 AI 部分。

可能有人会觉得所谓的 AI NPC 和二十多年前《模拟人生》初代由程序控制的 NPC 没什么区别,但其实两者的运行机制就有着本质差异:以往的 NPC 是有预设的动作逻辑 ——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我抬刀他举盾,我硬直他开大这样,这些行为都依赖脚本和明确的触发条件;而基于 AI 的 NPC 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他会自行决定接下来如何行动,并随着游戏环境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玩家也可以输入自己的「需求」来指定 NPC 的活动方向,使其行为更加个性和动态。

当然,这些行为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基于 AI 的 NPC 对硬件有较高的要求:它们并不是利用显卡的图像处理能力,而是依赖新显卡搭载的 Tensor Core 等专用硬件单元,以及 CUDA 等软件框架的支持。Tensor Core 能够高效处理深度学习模型的矩阵运算,而 CUDA 和 NVIDIA ACE 等技术则为 AI 模型的实时推理提供了强大的加速能力。

图片

NVIDIA ACE 流程图

说回到《inZOI》。

在本作中,开发商 KRAFTON 在本作部署了一个蒸馏过后大小为 0.5B(即 5 亿参数)的本地小语言模型,为 Smart Zoi 的行动逻辑提供支持。虽然看起来参数很少,但由于使用了独特的蒸馏技术,对游戏内 NPC 的行为已经足够了 —— 小体积一方面能提升响应速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硬件降低压力,让显卡的更多算力用于图形计算,真要做到 DeepSeek-R1「满血版」那样的 671B 也不是民用设备能支持的了。

即便这样的小语言模型也会对游戏自身的性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 Smart Zoi 的功能默认是关闭的,需要玩家手动开启。

对玩家来说,最直观的差异化体验主要围绕「Zoi Pen」。这是一个类似文生图提示词(Prompt)的功能,选中某个 NPC 后,在对话框内输入指令,该 NPC 今后的行动逻辑就会基于这个 Prompt 展开。当然 NPC 的行动是否足够合理也要考研玩家的提示词水平,一般建议输入一些长远目标,而不是明确的指令。

图片

举个例子,「你的梦想是成为武侠小说作家」就是个很好的指令,AI 会基于此目标而展开行动 —— 比如有意的尝试写作,多多阅读相关书籍,主动与他人就此话题进行交流;但「你现在要去写武侠小说」就是个不太恰当的要求,目标太过明确且容易实现。

图片

还真写出来了

我在游戏中尝试为一个 NPC 输入了「你得了绝症,几年后就会病逝,但你依旧希望好好活下去」,这人接下来的很多行为就明显变得「更加热爱生活」了,并且立刻辞掉了打零工。不过我也遇到了一些不太合理的问题:这人似乎变得有点过度热衷于从事各类活动,即便「疲倦值」已经很高了仍然不去睡觉,拼命地享受生活,最后死于睡眠不足而不是绝症……

图片

目前的 Zoi Pen 指令只支持用英文输入,算是硬件之外的另一个小门槛。

通过 Zoi Pen 下达过指令的 NPC 会偶尔在头上弹出气泡对话框显示其「内心想法」,有点像你给 DeepSeek 输入需求后 DS 所展现的思考过程,但精简得多。

现阶段的「想法」也有一定程度的幻觉,并且各个 NPC 之间能互相「联动」的场景不多,偶尔还会出现一些极为生硬的互动。

图片

最后是 Smart Zoi 的「日记」功能。

开启 AI 玩法后,这些 NPC 会在每晚 23:00 睡觉之前撰写「日记」总结当日发生的事件,类似加长版的内心想法 —— 这部分目前也是英文展示。

下面是其中一位角色的日记的机翻:

「今天是一阵旋风般的活动;我首先在 Clover Park 热情地问候某人,然后回到家,在我的电脑上探索有趣的话题。我在 Clover Park 与某人进行了一次简短但令人耳目一新的交谈,这短暂地让我的一天变得愉快。后来,我在研究好奇信息的同时放松了下来,甚至在沙发上安静地睡了一会儿。我喜欢一顿美味的石锅拌饭,并在之后花时间玩电脑游戏,让我乐在其中。尽管我曾希望有一条更有条理的职业道路,但这一天的自发性让我感到既放松又对未完成的计划感到有些怀念。」

图片

Smart Zoi 还会基于当日行为反思和设定次日日程,下图中以红色表示的部分就是 AI「反思」后生成的内容。

图片

现阶段《inZOI》的 AI 部分有很多玩家可以直接参与甚至干涉的内容,让这款「模拟人生类」游戏有了更多的操控感和导向性,AI 的行动大多数情况也很合理,能最大化解放玩家的操作频率。对玩家来说,能「观察」NPC 的想法和动机也的确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儿 —— 特别是在本作目前「可玩内容」不多的情况下,就当成赛博鱼缸观察生态了。

根据公开信息,KRAFTON 已组建了近百人的 AI 团队就相关内容进行开发,除了《inZOI》还有大家都熟悉的《PUBG》。相信随着 EA 版本内容的逐渐丰富,还会有更多更加实际、自然的应用出现在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