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广州推出23条新招

央广网广州4月12日消息(记者张顺鹏)近日,《广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广州服务消费23条”)正式出台,提出23条具体举措、107项工作任务,涉及商务、文广旅、体育、卫健、教育、民政等多个领域。

4月11日,广州举行“广州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围绕“广州服务消费23条”相关情况及全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工作成效进行介绍。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创新消费模式及场景

发布会上,广州市商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王小华介绍道,广州将深耕传统服务提质,聚焦餐饮、住宿、家政等民生领域,挖掘粤菜文化、早茶夜宵等特色,支持老字号和非遗传承,打造“世界粤菜文化体验中心”和一江两岸美食长廊,推动乡村餐饮经济与城市美食名片联动。

结合岭南文化、红色资源,广州将创新“美食+粤剧”“旅游+电影”等融合场景,建设国际演艺中心、小剧场等文化空间,通过文创产品、文旅活动提升消费的文化附加值。

同时,广州将引入露营、低空旅游、智慧商圈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向社交娱乐中心转型,支持宠物友好型商圈、适老化改造等场景创新。

多业态跨界融合

为打造“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的消费矩阵,广州将推动住宿与康养、研学结合,旅游与体育、低空经济联动,打造“全运游”“龙舟游”等特色产品。

激活社区消费潜力方面,广州将建设15分钟家政服务圈、社区嵌入式综合体,利用闲置物业孵化消费新业态,补齐养老托育设施短板。

推动数字与绿色转型引领方面,广州将推广智能家居、5G+XR等科技应用,打造智慧消费场景;发展绿色商场、二手交易,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推动服务消费可持续发展。

精准响应民生需求

如何能响应民生需求,推动“一老一小”服务优化?根据“广州服务消费23条”,广州将发展银发经济,推广居家养老床位、老年助餐服务;探索托幼一体模式,鼓励国企参与托育机构建设,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供给。

同时,通过“羊城家政”品牌建设、职业培训提升服务标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适儿化餐厅建设,提升居住与生活品质。

为保障民生消费安全,广州将完善服务监管,打击虚假宣传与价格欺诈,优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信用公示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

国际化开放与本土特色协同发展

“广州服务消费23条”提出,广州将打造全球消费枢纽,吸引国际餐饮品牌首店、高端酒店落户,深化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合作,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拓展国际客源。

抓好本土品牌培育输出,擦亮“食在广州”“广州家嫂”等品牌,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推动岭南文化IP融入产品设计,建设“超级IP首发地”。

规则对接与开放试点方面,广州将放宽医疗、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引进国际医疗资源,推动南沙跨境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

“下一步,广州市商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从高标准打造消费场景、高品质举办消费活动、高水平推进服务业开放、高起点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持续优化服务消费供给,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对接全球资源,形成供给优化、场景多元、环境友好的消费新格局。”王小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