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多数内容都是夜间作战的理论和常识。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要进入实践的部分。
所有严肃的弱光战术课程都一定不会缺失有关射击的环节,毕竟归根结底,这是我们所有战术的最终落点。
我们要具备在夜间利用枪灯去威慑或击毙目标的能力,不仅要能精准命中目标,还要有相当水平的战术性,这是我们训练的目的。
1.三种瞄准射击的方法
首先使用枪灯射击主要有三种瞄准方式:使用机瞄、使用红点和使用可见激光。
先说结论,如果有选择的余地,使用与枪灯同步的可见激光是最优选择,其次是红点瞄具,最后是机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可见激光
首先我们看可见激光,使用激光作为瞄准的方式,有三个主要的好处。
一是能够快速瞄准,即快速捕捉目标。
如果说机瞄是三点瞄准:准星-觇孔-目标,红点是双点瞄准:红点-目标,那么基本可以说可见激光就是单点瞄准:因为激光本身就在目标上,指上就代表可以命中。
二是可以在非正常姿态下完成精确瞄准射击。
不论使用红点还是机瞄,如果要实现瞄准和稳定射击,都需要形成一个固定的持枪姿态,即步枪需要枪托抵肩,手枪需要在眼前形成握持。
但是激光没有这个要求,不论处于什么样的持枪姿态,哪怕是抵在腰间或向侧方射击,只要激光射向目标,瞄准就已经完成。
三是激光本身的威慑功能。
枪灯只是一束光线,和手电筒给人带来的感觉并无本质区别。
但是激光不一样,它实实在在代表着死亡与威胁,当一束激光打在目标身上,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强烈的猎物反应,从而更容易因为这种压力而失去抵抗意志,束手就擒。
在实际选择装备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可见激光的选择。
高功率和强抗震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可见激光的颜色也值得考虑。
简单说,绿色激光比红色激光更好,因为人眼对绿色比对红色更加敏感。这个原理和上一讲我们提到的红光用于减少暴露是一致的。
二是可见激光应该与枪灯结合。
我们这里所讲的激光,不是指PEQ或专门安装额外的可见镭射发射器。
如果使用外置的激光,那每次使用时都会产生多余的步骤,操作起来会非常麻烦。
在弱光战术里,我们需要灵活操作手电的开启和关闭,因此我们不希望还要专门额外操作激光的开启和关闭,而是希望它能与手电同步开关。
红点与机瞄
使用红点与使用机瞄的优劣,与激光相比,在弱光战术里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需要形成瞄准基线才能实现精准射击。
考虑实际瞄准时的目标捕捉速度,其原理和白光环境下是一致的,红点瞄准速度更快,是因为它是两点瞄准,而机瞄是三点瞄准,这部分不需要更多的解释。
另外可以注意的是,机瞄上的荧光效果越明显,弱光射击时瞄准也会更加准确和迅速,红点的方窗越大,就更容易捕捉目标。
2.两种射击模式
在实际射击训练时,可以练习两种点亮射击的模式,从而形成基础的弱光射击技能,等后续结合战术时,就能更加顺畅的运用。
点闪移动射击
第一种是点闪移动射击,顾名思义,是完成一次点闪后再射击目标。
在这个练习里,第一次点亮是发现目标,然后关闭枪灯,隐藏到黑暗里,避免被敌人预判,第二次亮灯才射击目标。
具体程序可以参考这个步骤:
以戒备姿态作为起始姿态,听到开始的口令后,点亮照明目标,随后关闭枪灯,向左侧或右侧移动三到五米,随后亮灯射击目标。
完成射击后,保持常亮扫视周边环境,然后聚焦到目标,与此同时向目标靠近,展开搜索控制。
实际操作时,有两个要点。
一是灭灯移动时,保持枪口指向目标方向。
这个位置不需要枪口规避或执行跃进动作,而是保持高度戒备的状态,让枪口指向威胁。
二是实操训练的前提是理解技术。
弱光战术的射击练习不同于常规条件下的速度或精度射击,这是对战术性要求很高的技术。
战术性意味着意识层面的考虑就格外重要,我们点亮、灭灯、检查、搜索,都是有原理的,要先理解为什么,然后再去练习。
致盲射击后转移
第二种则是致盲射击后转移观察,是指照明发现即射击,然后关灯,利用黑暗中转移,在另一个位置打开枪灯,再次照明目标方向,检视环境,最后保持常亮接近目标,完成搜索控制。
这个技术是一种更加主动的弱光射击技术,表明在对抗中我们是占主动和先发优势的一方。
在实际操作时,也有两点细节要注意。
一是照明和射击要保持同步。
第二种射击模式强调首发压制,不能打开枪灯后瞄准很长时间才射击第一发子弹,那这个致盲震慑的意义就没有了。
这里模拟的情况是,枪灯点亮瞬间,就发现目标,然后立刻持续开火,此时自己已经完全暴露,于是迅速关灯,离开那个位置,在另一个地方亮灯,检查目标,搜索威胁。
二是射击后要及时转移。
在原地使用枪灯快速完成火力输出后,如果敌人数量不止一个,此时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这个位置,因此在完成压制后,就要第一时间离开,先避避风头,在黑暗中观察,发现没有异常,然后亮灯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认。
tips:
同样,我们关于夜战的理论与技术也是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的,这是一个系统,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
如果存在笔者没有讲清楚的,有问题的,或者其他想了解的内容,还请各位积极留言,我们会在问答环节进行梳理和交流。
夜战基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