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规范网络订餐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开展规范网络餐饮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专项整治检查组联合外卖平台,对全市线上餐饮商家开展全覆盖排查,以网红餐饮和无堂食外卖为重点,针对证照资质不全、后厨卫生脏乱差、食材不新鲜等违法行为,推动“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原则落地。通过逐一核查证照资质,清理违规商户,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规范查办案件的幅度,明确无证经营、卫生不达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和裁量基准,确保全市执法“一把尺子量到底”。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检查全市社会餐饮服务单位4015家次,其中检查线上餐饮经营主体1004家次,责令整改244家,给予警告31家,责令停业19家。督促相关平台清理下线不合规商户497户。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加强对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模式实现对餐饮单位加工的全程过程观察监督;继续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自治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李永强认为,守护食品安全,“小外卖”不是“隐蔽的角落”。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不仅是对网络餐饮经营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对市民食品安全的一次有力保障。只有把食品安全的监管网络进一步织牢织密,才能真正守好百姓餐饮的“入口”关。
李永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这场外卖治理行动,以违规商户的清理整顿为突破口,不仅揭开了外卖餐饮经济背后的隐秘角度,更以积极的执法行动回应了民众的关切与焦虑,彰显了净化外卖餐饮市场的坚定决心。当消费场景从实体门店转向手机屏幕,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和社会信任契约精神,始终如一,不可动摇。
一些网红餐厅与无堂食外卖商家因为隐蔽性强、流动性高,给食品消费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在利益的诱惑面前,重短期利益而轻质量安全,线上线下标准不一,俨然成为“厨房黑箱”的重灾区。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以“看得见的手段”直击“看不见的厨房”,这是对外卖餐饮责任的一次严正警示:没有什么可以凌驾于食品安全之上,任何试图投机经营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市场的淘汰。
专项行动见效快,但民众同时关心违规数据背后的细节真相,被清理的商户中,多少是因证照缺失被查?多少是因实质问题被罚?被警告的商家是否已建立可追溯的改进台账?社会需要更精细的风险分级信息,而非笼统的“违规商家”标签。
外卖安全保卫战中,没有旁观者。行政执法虽是推动外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但要真正筑牢坚固防线,需要社会各方努力构建协同监管生态体系。强制推行“外卖明厨亮灶”工程势在必行,借助AI食品监控技术,将后厨作业每一环节实时接入外卖及监管平台,让每一份外卖都能在阳光下制作。
外卖平台对商户资质的形式审查已不足以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应当延伸对商户经营场所、加工环境的实质审查,确保入驻商家的合规底线。当然,更要动员外卖消费者的力量,应积极鼓励对违规行为的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当监管的刚性约束,技术的创新赋能,平台的履责作为,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强大共振,食品安全治理才能从“不断救火”的被动状态,进化到“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