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 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难题, 推进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创新发展, 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加速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一系列的重大使命任务, 必然需要深入探究——
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
能否用统一的概念和框架与模型分析?
能否形成统一的推进方案和实施路径?
能否明确其需要经历的过程和跨越的台阶?
这是仲伟俊教授团队长期以来一直努力思考和试图回答的问题。
基于创新发展规律不难发现, 技术创新的本质是开发新产品(含新工艺),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新产品。分析目前我国“卡脖子”的高端AI 芯片、极紫外线(EUV) 光刻机等关键核心技术不难发现, 它们的共性核心特征是具有高度垄断性的优质高档产品,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质上也是开发新产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约翰逊等总结美国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增长的历程和经验认为, 长期以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单纯而明确, 通过创新把新思想转化成新的市场产品。
可见, 后发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 应把新产品开发生产摆在核心位置, 它是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落脚点, 是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出发点, 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点, 是创新驱动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着力点。历史与现实也表明, 正是由于新产品的持续开发生产, 使人类社会的消费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优、成本越来越低, 直接带动经济持续发展、财富不断增加和民众生活水平加速提升。更是由于新产品尤其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突破性带动性强的重大新产品持续开发生产, 引发历次产业革命, 使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社会阔步迈进。
▲ 基于新产品开发视角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与路径
近十多年来, 仲伟俊与梅姝娥、浦正宁、高星一道, 在学术界率先从新产品这一全新视角对后发国家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了持续系统研究。通过分析众多企业与产业创新案例以及多个国家的创新发展历程, 提出了世界级产品等新概念, 明确后发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是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 揭示后发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经历能大量生产产品、能普遍生产优质高档产品、能出产众多世界级优质高档产品和能持续开发生产世界级新产品四个不同阶段, 确定后发国家创新发展的目标是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强的世界级优质高档产品和世界级新产品即世界级产品的持续开发生产能力。由此, 发现了后发国家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和新规律, 构建了既可以解释现象又能预见未来的后发国家创新发展的新模型。
▲ 基于新产品开发视角的后发国家创新发展模型
运用模型分析发现, 我国这样的已经建立齐全工业体系的后发国家, 之所以产业发展质量仍然不高, 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是因为广大企业普遍实施低成本低价格产品发展战略, 主要生产的是众多国家企业能够生产、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的中低档产品, 产业发展还处于能大量生产产品阶段, 明显缺乏优质高档新产品尤其是世界级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 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企业利润率明显不高。
▲ 世界级产品产生途径
运用模型分析还发现, 我国这样的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后发国家在能大量生产产品的基础上加速创新发展已经具备良好条件, 未来的核心任务是着力营造普惠性企业创新友好环境, 促进广大企业由主要采用低成本低价格产品发展战略向普遍实施差异化高档化产品发展战略转变, 着力开发生产自主品牌高档新产品、替代性新产品、颠覆性新产品和全新产品, 尽快实现从能大量生产产品、到能普遍生产优质高档产品、再到能出产众多世界级优质高档产品和能持续开发生产世界级新产品转变, 着力形成世界级产品的持续开发生产能力。这样, 既可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难题, 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还能有效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实现高质量发展, 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新产品开发与后发国家创新发展》
仲伟俊等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5. 3
ISBN 978-7-03-081516-3
《新产品开发与后发国家创新发展》基于大量案例分析从新产品视角对后发国家创新发展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本书共9 章, 第6 章是核心, 系统阐释后发国家创新发展模型。阅读本书既可以按章顺序进行, 也可以先看第6 章, 再根据需要阅读其他章节。
第1 章系统阐释创新、技术创新、公共产品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等概念, 分析创新发展理论的演进变化, 明确技术创新本质上就是开发新产品, 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运用基础研究产生的新知识和技术开发形成的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支撑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2 章和第3 章剖析新产品与世界级产品的含义及特点, 诠释后发国家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可以开发的自主品牌高档新产品、替代性新产品、颠覆性新产品和全新产品等重要新产品的特征及其开发途径与方式, 构建知识、技术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诠释基础研究支持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途径。
第4 章至第6 章深入分析新产品开发与后发国家创新发展的关系, 阐释后发国家通过积极开发自主品牌高档新产品、替代性新产品、颠覆性新产品和全新产品加快形成较强的世界级产品持续开发生产能力, 既能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问题的机理与原因, 构建新产品视角的后发国家创新发展模型。
第7 章和第8 章讨论后发国家新产品开发生产可以运用的新型举国体制、“揭榜挂帅” 制度和企业创新联合体等组织实施方式的特点, 阐释其高效运用的有效领域和具体方法, 揭示其科学运用的体制机制要求。
考虑到后发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营造普惠性企业创新友好环境, 促进广大企业由主要实施低成本低价格产品发展战略向普遍采用差异化高档化产品发展战略转变, 第9 章揭示普惠性企业创新友好环境的特征, 阐释营造企业友好环境的主要障碍和对策举措。
本书的研究以新产品为核心, 将新产品这一企业层面上的技术性概念上升为国家层面上诠释其创新发展路径和目标的整体性概念, 以全新视角揭示了后发国家的创新发展规律, 得出了诸多新的结论,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第一, 基于新产品视角的研究, 更深刻揭示了技术创新的本质是开发生产新产品, 科技创新尤其重要的任务是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显著加深了对科技创新本质特点的认知。
第二, 基于新产品视角的研究, 率先揭示了后发国家创新发展需要跨越的四个台阶, 即首先是能大量生产产品, 其次是能普遍生产优质高档产品, 再次是能出产众多世界级优质高档产品, 最后是能持续开发生产世界级新产品, 显著强化了对后发国家创新发展历程的理解。
第三, 基于新产品视角的研究, 明确了后发国家创新发展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难题, 最为核心的是要形成世界级产品的持续开发生产能力, 显著深化了对后发国家创新发展本质的认识。
第四, 由于新产品和世界级产品等概念直观易界定, 很少甚至几乎不会出现理解上明显的歧义, 从新产品视角揭示后发国家的创新发展规律, 便于社会各方理解和接受, 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可推广运用性。
第五, 新产品及其开发与企业日常工作紧密联系, 易感易知, 可及可感,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能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破解科技创新的神秘性和畏惧感, 引导他们更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开发新产品。
第六, 从新产品视角阐释后发国家创新发展规律, 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精准有效的企业科技创新政策, 更深刻揭示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极端重要性。
后发国家创新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在开展研究和写作本书的过程中, 我们一直既注重其理论性, 努力提升概念界定的严谨性和分析框架搭建的科学性, 又特别强调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使其能为后发国家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本书提出的基于新产品视角的后发国家创新发展模型, 主要基于众多案例分析构建了相关概念和分析框架, 还可以通过模型化和定量化更深入研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基于新产品视角的后发国家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本书只是起步, 还需要长期探索, 我们将持续推进。
本文摘编自《新产品开发与后发国家创新发展》(仲伟俊等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5. 3)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81516-3
责任编辑: 王 倩
(本文编辑:刘四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