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AI战、关税战,美国还有啥牌?

未来,随着AI战和关税战的逐渐式微,美国在国际竞争中还可能采取以下多种手段,所以大家还需十分谨慎。

1、经济领域

• 金融战:美国试图通过金融手段削弱中国企业与美国资本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制度改革,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制造障碍;另一方面,通过行政命令,直接干预美国资本对中国相关企业的投资。

• 产业政策:对内实行产业政策,加强产业复兴。例如,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符合条件的清洁能源设施和项目给予额外的税收抵免优惠,试图促进锂、镍、钴等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重塑。此外,美国还启动“区域技术和创新中心”竞赛,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硬件和软件、量子信息科技等核心技术产业领域,推动美国本土的科技产业发展。

• 贸易保护主义:除了关税战,美国还采取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如设置非关税壁垒,对进口产品进行严格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审查,限制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2、科技领域

• 技术出口管制: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将众多中国高科技企业纳入实体清单,全面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的审查,限制关键技术、零部件及产品对中国出口,以阻遏中国的技术可获得性。

• 投资审查:美国通过改革外资审查制度,全面加强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审查,阻止中国资本获取美国的先进技术。

• 构建“民主科技联盟”:美国试图联合其盟友,共同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和限制,构建所谓的“民主科技联盟”,以维护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

3、网络与舆论领域

• 网络战:加强对网络空间的军事化利用,通过网络攻击、数据窃取等手段,干扰和破坏其他国家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

• 舆论战:利用其在国际媒体和舆论领域的优势,对中国进行抹黑、造谣和舆论攻击,试图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和认知。

4、军事与安全领域

• 军事同盟与军事部署:美国不断强化美日、美韩等军事同盟,在中国周边进行军力部署,加强军事存在,对中国进行军事威慑。

• 军事挑衅与“准军事战”:美国在中国周边频繁进行军事挑衅,如“抵近侦查”、售台武器、支持“台独”分子等,试图通过军事手段牵制和打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