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 核心是中国的崛起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衰落的凸显。它们是两种异质文明冲突的代表。东西方文明的矛盾冲突有可能给人类发展带来难以预测的灾难。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创造的符合自身的生存状态。它是由社会族群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构成。文化学所讲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隔离机制、交流机制、和选择机制。《天下事:吴丹毛书集》从文化学的视角论述了“天下主义”将是引领化解人类文明冲突的有效出路。
面对人类文明的冲突的危局,天下主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西方仍就示范过度消费资源的发展方式,推崇普世价值与美国优先的霸权主义。原有的国际秩序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天下主义主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主旨:“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只有我们的愿望符合所有其他人的愿望,我们的愿望才是“天下的”。这一超越国家民族思维框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将是破解文明冲突,保证文明永续发展的济世良药。
历 史已反复证明发展落后的民族超越发展先进的民族曾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一般规律。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天下观”的理念或许是能够超越民族国家矛盾之争,成 为解开文明冲突、引领文明出路,“为人类万世开太平”的钥匙。
一:西方文化衰落是文明冲突的根源
从西方国家消费主义经典发展方式的历程观察,煤炭、石油、天燃气及其它矿物种类,这些地下贮藏的不可再生资源,既是工业化的核心动力,也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基础。这些有机物在地下经 受化学和物理变化的打磨,历经漫长的地质年代的锻造,才能够演化成 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生长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地域分布上很不均 匀,必须集中规模化开採,才能够形成生产能力。由于不可再生资源 只能一次性利用,用一点少一点,它相对世界各国人口的快速增长, 面对人类百年周期短暂的生命时间尺度的考量,必然会成为快速被消 耗的稀缺资源。
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在资源使用和控制上,不断动用政治、科技、金融及军事手段拼命争 夺。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列强几乎所有的矛盾纠纷引发的发战争, 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看似是地缘政治形成的战略安全及国内 经济危机的引发,而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分布不均匀的能源矿产紧密 联系的经济需求。文明是一个民族选择的生存状态,西方国家的高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是以大量消耗人类不可再生资源为前提的。
经典发展方式的极限衰败
早在 2010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公开宣布: 如果超过 10 亿的中 国居民过上和澳大利亚、美国人现在同样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所 有人都将处于非常悲惨的境遇。很简单,这个地球根本无法承受。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是:现已形成 的高消费、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是以大量耗费人类不 可再生资源为前提条件的。人类可利用的不可再生资源需万年以上 的地质生成时间,它远远高于人类的生命周期,所以,这一不可持续 的发展模式已降下了极限的帷幕。因为少数已经完成现代化的西方国 家,与多数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围绕着全球资源的分配和管 控已经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
欧美现代化经典式发展道路的初始条件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过 剩,因为西方各国现代化高耗能生活方式的实现,这一初始条件已不 复存在。因此发展中国家也不具备欧美文化的核心,即个人主义赖 以生存的土壤。因为资源充裕才可能机会众多,无止境的收益,每个 人的个人利益的总和就等于社会利益。而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国度 里,个人的过度收益,往往就是对其他人生存条件的剥夺。
如果多数国家的现代化也走西方经典 式的发展道路,地下贮藏的资源根本无法支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 有资源消耗殆尽,国家之间争夺资源的战争可能把地球毁灭。
美国人的道德优越感
清教徒时代开始,美国人就认为他们是按照上帝的旨意,从欧洲的旧大陆来到北美新大陆的。他们自认为创造新的国家是破除欧洲旧秩序,重建了一套全新的社会体系。 在美国人看来,当每个人都能成功,都能让财富最大限度增值的时候,这也是对上帝的最大回报。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价值体系具有强烈优越感,它是从最初的宗教优越、道德优越发展到后来的制度优越感。这些优越感结合在一起,左右着美国后来在国际社会的行为。
世界警察的身份是美国道德优越感的外在体现。 世界警察是国际社会当中维持秩序的一种决策,因为国际社会和国家的结构不一样,没有最高权威。美国在国际社会常常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这一方面和军事、经济地位有关,另外一方面还源自他从清教徒时代树立的道德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都有体现。
在美国早期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他一直奉行着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这是从国父华盛顿时代就确立的原则。美国当时坚持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关起门来,自己发展。从道德优越感的角度来理解,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心态,那就是列强纷争,我们自己玩自己的。 确实,如果回顾一下从美国建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欧洲确实是一个战乱的时代。
从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到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再到后来的普法战争,俄奥战争,老牌欧洲列强正在开展全方位的争霸赛。 但美国却始终在大西洋的另一头发展自己的经济、工业和军事实力,甚至在后来的门罗总统上台以后,倡导“门罗主义”,即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他把拉丁美洲也划入了自己的实力范围,完全把以前的欧洲大陆列强排除在外。
这种孤立主义一直坚持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在战争的前半程是保持中立的,直到1917年战争快结束,欧洲已经被打得破烂不堪的时候才出兵参战。 美国的参战也是带着很大的道德优越感的。在他的眼里,世界大战在欧洲的那部分,无非是固守旧制度的老牌国家之间的火拼。他的出兵完全是一种光明征服黑暗的姿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波及全球,美国仍一度保持中立择机介入战争,直到珍珠港之战本土遭遇日本的攻击,方才下场介入这场世界大战,并获取了最大的战争收获,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制定者。
世界在战后进入冷战对峙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亚洲国家,除战争以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全面对抗。这种对抗从1947年一直持续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其实很清楚,苏联在经济和军备上至少20年是没法超过自己的。但美国之所以仍然坚持对抗,恰恰是由于道德优越感的危机带来的反应。
美国认为自已新大陆已经建立的普世价值观引领人类文明的新制度,又怎么能允许在世界另一端还有另外一个像苏联这种集权制国家的制度存在呢? 在冷战时期,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到赫鲁晓夫,都曾经在一些场合主动向美国伸出过橄榄枝,认为双方不妨并存希望可以共同发展。已经处在优势的美国,却并没有接纳这种是好。美国的这种态度从经济、军事方面是说不通的,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因为美国在两次大战和经济危机期间,道德优越感的信心受到了挫折,所以冷战不过是美国信心受挫的一种反弹而已。他无外乎是极力想向世界证明我们还是最优越的。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源自他内在的道德优越感。 和主权国家的结构不一样,国际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相互妥协的国家集群,并没有一个像国家那样最高的权力机构。即便是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它也是按照集体协商机制运行的。 比如说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等,他们通常是靠投票发挥作用。 但回顾美国这些年来的表现,他在国际社会却总是扮演着一种非常另类的角色。他强势专断,在很多国际事务中都有他的身影。人们常说的世界警察就是对美国的形容之一。 客观来看,这一方面和美国强大的军事经济地位有关。但另外一方面,这也源自于他道德上的优越感。这种道德优越感的思想基础在美国还没有形成国家之前就存在了。美国所谓的的道德优越感是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精僻的研究成果。
二:文明冲突昭示出人类基因的凶险
人类诞生之初就存在着善恶两种天性,西方国家在信仰自由、民 主、平等、博 爱的普世价值观的同时,也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驱动 下,通过海外殖民扩张,用残 酷的战争手段,剥夺别国的财富,实现 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迄今为止,仍然凭借强 大的军事实力、先进的科 技手段、金融资本的优势及国际话语权控制着全球资源市 场。我们应 该清楚地认识到, 在人性欲望 的底层有暴力和残忍侵掠的基因存在,为了满足并 实现自己的贪欲,这 种可怕的人性底层的恶劣将会在无节制中不断膨胀。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锐减的压力下,是会构 建成人类 未来的毁灭性前景。美 国在建国 200 多年的历史中,发动了 约 280 次战争,直 到原子弹研制出来后,战 争的次数看似减少了,但 是人类面临毁灭的帷幕已经拉 开。
面对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关系的变局,昭示出美国霸权的衰落,法国总统马克 龙已清醒的认识到美国文化的衰落。马克龙演讲中曾说到: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 18 世纪以来以 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这种秩序正在发生变化,并不只是特朗普政府的贸 易战,还包括克林顿对中国的政策、小布什的战争政策和奥巴马的量化宽松政策。这 些美国领袖的错误政策全部都是动摇西方霸权的错误方面。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极 大的低估了新兴大国的崛起。 而且是从一开始就低估了他们。我们必须承认,中国 和俄罗斯在不同的领导方式下,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 的政治想象力要远强于今天的西方精英。他们在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后,开始寻 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文化。他们不再迷信西方政治。当这些新型国家找到了自己 的国家文化,并且把它当成了一种信仰存在,他们就会逐渐摆脱西方国家过去给他 们灌输的西方文化,而这正是西方霸权终结的开始。
美国霸权的终结不在于经济衰 落,也不在于军事衰落,而在于文化的衰落。面对俄乌冲突不断升级 可能演变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局,美国仍不收手,这 既充分反应出人性的凶险,也 说明了美国文明价值体系的末落。特郎普再度执政,立即挑起了去全球化增加关税的贸易战,霸权主义行径搅得世界经济动荡不安。
三:天下主义引领文明出路
美国的普世价值观:民主选举,三权分立及自由、平等、人权、 竞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已经开始衰落。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造成国内大 量劳动力失业;长期对外l战争大量军费支出消耗了国力;政府举债、 国民负债消费的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掏空了国家财政;由于两党长期对 峙,美国的社会资源及财富控制在军工复合体和石油大亨少数寡头手 中,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对立日趋严重,已无法领导世界发展。
美国面对难以克服的国内矛盾似束手无策,不断将各个时段出现 的内部危机向外转嫁,在其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出现问题时,为转移国内 矛盾再度攻击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形成了大国间的严重对立。大 国竞争成为历史给人类提出的一个必须作答的题目。美国哈佛大学艾 利森表述:美中两个大国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我们能否彻底走 出这一所谓的历史性发展的规律?
今天人类的生存命运正面临着重大危局,如何解决文明冲突、消除分立的国家集 团竞争,建立去强权、非暴力有序发展的新局面,必须要有彻底超越 民族国家的思维层面,重塑全球化的天下观,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才能保证文明的永续发展和繁荣。
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是倡导天下一家,所要实现的价值追求是 “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它体现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熏陶下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先进文化充满了自信和自豪感。“天下观”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卓越的文化创造。主张“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为消弭人类纷争,构建出一个社会生活和平有秩序的大同世界。
当今世界,若都是从各自国家利益的角度治理世界,而不是着眼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则全球的治理必将会矛盾不断、问题迭出。如何与天下共处?古人的观念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把全人类看成一个家庭。如梁漱溟先生所讲的:中国人是富于世界观念的,狭隘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中国都没有,中国人对于世界向来一视同仁。中国人的天下观念是从逻辑上排除了精神领域的敌对,显然是超越国家利益的原则准则。中华民族文化的视野、境界与气象海阔天空,自非寻常可比,在历史和现实中决定我们解决国际问题的思维方式,着眼的都不是战胜 征服,而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以个人为本,追求物质利益,是一个物质支配人的社会。中国文化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现实社会问题。 它的伦理道德观强调人伦至上主义,就是互以对方为重,要求每个人 都能认清并承担对社会的义务。它与西方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的传统完全不同。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传统道德中互以对方为重的思想是 未来世界的前途,必将取代个人本位、自我中心思想。西方社会是物 支配人的社会,它最终必将被人支配物的社会所取代。所以中国文化 尊重自然、推崇伦理和实践,应该为西方社会效法。
在当今文明的十字路口,人类追求美好生活,也拥有强大的和平 力量,但同时面临巨大的挑战。今天这个世界,要想在“现代战国” 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国家的尊严来源于实力,有了实力才谈得上“天下观”的道德 理想,因为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其实就是丛林法则,没有纯粹的道德标准,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美国精英集团为什么害怕我们,从1958年毛主席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到中国钢产量超过英国,我们用了15年;而到中国钢产量超过美国,我们用了37年!中国钢铁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人类钢铁产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也是人类工业史上少有的奇迹。今天,中国的钢铁产量超越的不仅仅是美国,而是全世界!今天,中国的钢铁产量在世界钢铁版图上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一半。目前中国的钢产量是美国的10倍,年发电量是美国的2倍,舰船产量是美国的30倍,中国一年的战机产量超过北约28国的总和,中国战舰一年下水一个法国的海军,中国虽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中国一直信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理念,因此在和平年代中国也一直准备着战争。那么如果发生战争,中国的举国体制在最短时间里可以动员集结出规模庞大的后备役军力进行保为祖国的战争,是一种任何国家无法超越的能力和威慑力量。
美国这个国家有他独特的历史和宗教文化背景,他不太懂得“ 有容乃大 ”、“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他们更能听得懂的语言是“实力”和“利益”。破解中美矛盾冲突的前提不能仅仅依靠讲道理,关键还是要靠基于实力的利益搏奕。只有以恶对恶,才能抑恶扬善,彻底看透社会达尔文主义,才可能改变它。因此,在中国的经济崛起之后,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把自己的国家建 设成为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强国。汉唐盛世雄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具备的历史基因。汉唐之际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居世界先进水平,中 国传统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顶峰。汉王朝开疆拓土、武功赫赫;唐王 朝对外开放、海纳百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民族性格。中国现代化进程奋发努力的动因来自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也来自过去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积累。一个在历史上真正拥有过支配地位的国家,它一定具有伟大的历史。
历史本来就赋予我们这个民族一个伟大的道德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呼应人类对幸福 生活和美好世界的向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指南。它是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史应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的时代贡献。
中国的和平崛起告诉世界,历史没有终结在西方普世价值的文明 中。中国传统文化天下观的主旨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们的 文化具有超越国家民族的框架思维,只有我们的愿望符合天下所有其他人 的愿望,我们的愿望才是“天下的”。这是时代赋予中华民族应该为 人类和平发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