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岛的又一次破局:短剧如何讲出法律与人情的厚重

AI划重点 · 全文约3131字,阅读需9分钟

1.听花岛新剧《法官的荣耀》通过五幕乡间故事,将法律的严肃与人情的暖意融进田间地头,宣扬泥土里长出的温暖与公平。

2.该剧通过串联小人物的故事,还原了法律的严肃和人情的温度,展现基层百姓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渴望。

3.其中,孤女周雁的故事展现了法律规定的收养年龄差成为阻碍,但最终姑父的坚持让周雁得以回家。

4.另一方面,廖大强因售卖假烟被判决补交罚款,乡亲们自发赶来凑钱,展现了法律向生活困境伸出的温暖援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撰文/颜敏|以下文章来源短剧内行人

李老头为一头牛较真验DNA,孤女被无血缘的亲情托起,假烟案里全村默契的“沉默互助……听花岛新剧《法官的荣耀》用五幕乡间故事,将法律的严肃与人情的暖意融进田间地头。没有庄严高悬的法庭,只有法官与村民并肩而坐的板凳;没有机械生硬的法条宣讲,只有扎根乡土的情理法交织。

这部走进田间地头拍出来的普法短剧,宣扬的不是悬浮的正义,而是泥土里长出的温暖与公平,是听花岛的又一次破局,也是短剧在法治题材中的初探。
图片



 01 

乡土叙事,拍出有温度的民法典

这部微短剧通过串联小人物的故事,还原了法律的严肃和人情的温度,法律是“枯燥”,但法律也是鲜活的,因为它与每一个具体的人相关。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法律还原到每一个人物身上。

听花岛的这部新剧《法官的荣耀》虽然是一部普法短剧,但却剖开了法条的严肃外壳,看见了奔走在乡野间,生长在田埂上真实又温暖的人们。
第一集讲述五保户李老头因一头走失小牛与村长起纠纷,在被村民误解污蔑的情况下,他执意拿出毕生积蓄5000元为牛做DNA鉴定,这个看似 “较劲” 的举动,展露的是基层百姓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渴望,彰显的是小人物在困境中坚守的 “人穷志不穷” 的坚韧骨气。
当张志民法官将国徽郑重的搬到桃树下,坐在简陋的小板凳上审理案件时,法律不再是高悬的冰冷条文,而是底层百姓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图片
第二集聚焦赡养老人的纠纷故事,一位含辛茹苦将两个亲生儿子抚养成人,并帮他们带大四个孙辈的母亲,晚年竟只能身着寿衣在老家孤寂等死。两个亲生儿子面对赡养责任时冷漠推诿,以各种理由互相扯皮;而曾受老人一饭之恩的养子,却风尘仆仆地赶来,坚定地争夺母亲的赡养权,亲生儿子的麻木自私与养子的感恩反哺形成了强烈反差。法律虽能强制亲生儿子履行赡养义务,但无法惩处他们的不孝之心,也温暖不了母亲早已寒透的心。
但养子的奔赴与守护,却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温情反哺,法理也许难以触及情感的深渊,但质朴的感恩之心可以为母亲的生命照进一束光。
第三集讲述孤女周雁自幼被父母抛弃、又差一点被大伯二伯卖掉,还好姑父收养了小女孩。但当父亲的120万赔偿款引发亲属争抢抚养权时,只有姑父不为钱财所动,只一心想继续抚养她长大。但是,法律规定的收养年龄差成为阻碍。关键时刻,张志民法官提出将赔偿款交由政府监管,仅限周雁成年后自主支配,贪婪的亲戚们无利可图,再次抛弃了小梅。善良的邻居被这份无私的父爱打动,与姑父重新组建家庭,符合了法律规定的收养条件。
这集的最终,周雁眼含热泪喊出 “爸,我等你接我回家”,这句迟来的称呼,是对姑父多年守护的深情回应,法律虽有刚性界限,却困不住人心的温暖变通。在姑父的爱与救赎中,周雁从来就不是孤女。
图片
第四集里,廖大强为救治身患尿毒症的妻子,铤而走险售卖假烟。村民们知晓内情,却默契地保持沉默,用无声的方式给予他支持。当廖大强因违法被判决补交罚款时,乡亲们自发赶来,纷纷掏出积蓄帮他凑钱。
庭审现场,张志民法官虽然严厉训斥廖大强的违法行为,语气中却满是心疼与不忍。这一刻,他不再只是铁面无私的执法者,更是对当事人困境深切共情的长者。最终,张志民法官帮助廖大强申请补助,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彰显了司法的温度。这份判决,不仅是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更是法律向生活困境伸出的温暖援手。
第五集聚焦于女性命运。苏红梅因遭受家暴导致流产,无奈选择改嫁,可前夫和婆婆却纠缠不休,甚至以 “重婚罪” 威胁她,试图勒索钱财。在“菜鸟”法官林子涵的帮助下,苏红梅逐渐走出阴影,她的眼神从怯懦变得坚定,大声背诵着刚刚学来的法条,勇敢地反抗前夫的无理要求。这一转变映照出女性自我救赎的力量,也印证了法律是弱者最坚实的武器,能帮助她们摆脱困境,走向新的生活。
图片
五集五个故事,不同于以往法治剧的中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而是用鸡毛蒜皮拼贴出的家长里短,每个故事都普及了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每一条法律也都真实可考。
“一部真正拍给普通人看的普法故事片,没有高深的设计和故作深沉的审美”,而是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传达给观众:法律是普通百姓的利剑,温暖是平凡生活的主线。


 02 

视角革新:从“俯视普法”到“平视共生”

我们在实际的拍摄中,就努力去实现一个词:平视。我们不只是在呈现乡村法官对村民的影响,也呈现了村民对法官的影响。我们的视角是独特的。

剧中,林子涵作为法官助理参与的第一起案件就是李老头与村长的“小牛”纠纷,林子涵对于前辈张志刚引导李老头给小牛验DNA的行为非常的不理解,作为前辈法官张志刚也没有严肃的说教,而是让她了解到李老头在村子里的艰难处境,让“菜鸟”法官林子涵自己去感受法律的重量,体会公平正义对于普通人的重要性。
在林子涵与老法官张志民的互动中,我们看到了法治精神的代际传承。这种传承不是自上而下的俯视教化,而是并肩同行,他们一起深入乡村,了解村民的需求,用法律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
而村民们也并非被动地接受判决,他们的质朴与善意,反向塑造了法官的法治信仰。
赡养纠纷中,推卸赡养责任的儿子被村民唾弃,在法律无法惩治的灰色地带,人心做出了判决。
图片
孤女案中,爱与善良在法律的界限内完成了变通。
假烟案中,匆忙赶来给廖大强凑钱的善良村民,让我们明白:“虽然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更要知道,在法律之外,还有人情在。”
林子涵的成长线串联起了五个故事,所以当林子涵机智的帮助被家暴的苏红梅摆脱困境时,菜鸟法官真正的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基层法官,而给予她力量的正是这些温暖与善良的人。
剧中独特的平视视角的选取来自于剧外对短剧的情怀与对观众的尊重。

我们团队创作时,很注重从观众视角、草根视角出发。站在观众的立场去看问题。我们一直想表达的都是我们喜欢的、观众关心的两者之间的交集。

图片
在筹备拍摄时,剧组为了寻找最契合的取景地,辗转了5个省市、11个乡镇以及几十户村落。经过多方考量,最终才选定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
在创作过程中,团队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编剧们为确保故事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为每个故事都准备了相应的法律依据白皮书,还邀请了多位资深法官和法律专家担任顾问,同时大量观看乡村法官的纪录片和资料,不断汲取灵感。设计团队为了让演员的造型更贴合角色,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出105套造型方案。
拍摄阶段,当地村民在秋收的忙碌中踊跃挤出时间担任群演。剧组为追求真实自然的效果,会让村民自由发挥,然后偷偷开拍。演员们也为精准展现每场戏的情感状态,不断磨合。
正是这些细节的打磨,赋予了整部剧生活的质感,仿佛就是在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03 

听花岛的创新实验:短剧容得下生活的厚度

讲述现实生活的法治题材短剧需要接地气、有生活感,也需要有足够的铺垫、合理的反转和真实立体的人物,让情感自然流动。而短剧追求快节奏、强反转和高爆发力,用高密度信息吸引观众的同时,大多时候要情绪先行,逻辑在后。同时,短剧还受限于篇幅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长展开对现实生活的丰富刻画。因此,创作一部法治题材的短剧难度很大。我们需要掌握好节奏感和生活感之间的平衡。

在短剧市场竞争激烈,题材被反复挖掘、内容同质化严重,甚至透露出高度饱和的危险信号时,听花岛凭借《法官的荣耀》,成功完成了一次将逻辑性、烟火气、生活流、真实感与短剧完美融合的实验。
他们深耕日常,用 “笨功夫” 打磨乡土叙事。为了创作这部剧,团队查阅了大量的真实案例,深入基层法院,与法官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邀请村民参演,让乡村生活在剧中得到最真实的呈现。通过这些努力,听花岛用一部剧架起了大众与法治的认知桥梁。
图片
一直以来,听花岛都在用独特的创作理念探寻短剧的破局之法。这一次,他们又把普法元素融入短剧创作之中。《法官的荣耀》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场景和接地气的故事,再一次打破短剧创作的固有模式,为短剧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图片
从《家里家外》展现的川渝地区的市井百态,到《法官的荣耀》带来的田间地头的真实质感,听花岛在一步一步的验证“真实即观众所爱”的创作之道。而这部剧也以短剧为轻载体,拆解法治题材的厚重命题。摒弃了俯视说教,以“平视共生”重构普法逻辑,短剧的快节奏与现实主义深度的在此和解,法治威严与人间暖意在此交融,既守住规则底线,又托住生活温度。
这部剧的质感是真实的、质朴的,但创作这部剧的人们是浪漫的、有情怀的,因此他们在结尾写到致敬那些行走在乡间的基层法官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当镜头最终定格于乡野田埂,那些被守护的平凡尊严,恰是法律最柔软的荣耀。
排版/花晨月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