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长布洛克·罗林斯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宣称:“不再需要阿根廷牛肉”,要优先支持美国本地生产。没曾想,阿根廷牛肉业没啥反应,业内人士轻描淡写地表示,这话就是个政治姿态,不会搞乱两国牛肉贸易。
罗林斯在谈及特朗普 “美国优先”政策时抛出这句狠话。她说美国选民支持特朗普是让政府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让印度、中国、阿根廷或加拿大产品占据市场。她斩钉截铁地说:“不再进口阿根廷牛肉,不再进口加拿大乳制品,美国要自己说了算”。
阿根廷牛肉市场分析师维克托·托内利指出,罗林斯的说法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政治表态,缺乏经济和商业依据。美国市场对牛肉的需求远超其国内产量,对瘦肉的需求更大。美国从阿根廷进口牛肉,主要用于制作汉堡和加工肉制品等,占美国总进口量微不足道,在2%到3%之间 “。他表示:“美国需要我们的牛肉,这不是想关门就能关的”。
阿根廷对美出口牛肉量每年约4万吨,只占牛肉出口总额的7%。美国每年进口160万吨牛肉,阿根廷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特朗普政府新加10%关税,影响也没那么严重。托内利说:“这点关税将分散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到消费者手里影响很有限”。
美国自产牛肉脂肪量太高,所以不得不进口瘦肉。阿根廷牛肉出口商协会主席费尔南多·埃雷拉指出:“这不是说改就能改的,罗林斯的话听起来吓人,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是另一回事”。埃雷拉还提到,关税的具体影响还不明朗,供应链上的各方,出口商、进口商、分销商都会分担一部分成本,未必会直接推高美国消费者肉价。
托内利回忆说,阿根廷牛肉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敲开美国市场大门,争取到每年2万吨低关税配额。现在加10%关税,这个配额的吸引力还在。澳大利亚的配额有40万吨,但阿根廷牛肉凭着品质和价格还是有立足之地。他表示:“我们不是靠低价倾销,是靠质量和市场需求站稳脚跟的”。
阿根廷出口美国的牛肉和销往中国的牛肉不会产生直接竞争。美国需要的是食品工业用瘦牛肉,中国市场偏好的是其它部位的牛肉。市场价格波动会引导出口流向。托内利说:“有时候中国出价高,有时候美国更划算,我们灵活调整”。
阿根廷肉类工业和商业商会主席米格尔·斯基亚里蒂对美国政策有点担忧。他认为,额外的10%关税加上原有的26%关税和国内5.75%的出口税,综合税负已超过42%,竞争力大打折扣,这让出口商的日子不好过。他提到,阿根廷外交部已经在和美国交涉:“现在只能等等看,至少有50种产品的关税正在重新谈判”。
对罗林斯的话,斯基亚里蒂也没完全当真。他认为,美国政府政策反复无常,今天宣布的事明天可能就变卦,很难看清真实意图。他半开玩笑地说:“他们自己好像也没想明白要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