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黑手党打电话跟我说:‘我们要运500公斤毒品。如果你不接这个活儿,我们就杀了你。’”
厄瓜多尔毒贩“拉丁王国”组织成员塞萨尔向英国媒体讲述的这段经历,揭开了欧洲可卡因黑市背后的惊人链条。
这位曾是帮派中坚力量的男子,从14岁便投身毒品行业,最终成为阿尔巴尼亚黑帮在厄瓜多尔的关键人物之一。
据其所述,他通过一名腐败的缉毒警察,被引荐给阿尔巴尼亚毒枭。
得益于他对港口、运输及安保体系的熟悉,塞萨尔成了理想的合作对象。
他的任务包括帮助毒贩把毒品藏进港口,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货物顺利出境。
尽管每次行动能获得约3000美元报酬,但即便没钱,他也必须完成任务——否则后果就是一条命。
英国媒体调查指出,这些可卡因通常从哥伦比亚或秘鲁被运往厄瓜多尔,先藏入仓库,等候指令。
一旦阿尔巴尼亚毒枭得知哪艘集装箱船将驶往欧洲,毒品便通过三种方式之一装运:
在货物出港前事先藏好;
在港口内强行开启集装箱藏入毒品;
在公海上直接将毒品附加到货船上。
最常用的伪装手段,是通过香蕉出口。厄瓜多尔香蕉产业代表称,全国66%的出口集装箱都装有香蕉,其中近三成流向欧洲。而这正是欧洲毒品消费快速上升的地区。
更隐秘的是,毒贩集团还会在厄瓜多尔和欧洲成立虚假的果蔬进出口公司,用合法身份掩盖毒品流动。
“这些欧洲毒贩都假扮成商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毒枭德里坦·吉卡(Dritan Gjika)正是这个跨境网络的幕后主使。他拥有厄瓜多尔多家果蔬公司股份,并借此将大批可卡因运往欧洲。
其网络遍布至少57个国家,并曾通过香蕉掩护,试图向西班牙港口走私超过3.2吨毒品。
吉卡长期在厄瓜多尔居住,与政界关系密切,外号“斯科台人”,尽管他并不来自该地区。他的“水果公司”只是幌子,而背后则是庞大的贩毒帝国。
在一次国际联合扫毒行动中,警方逮捕了该网络的30名成员,吉卡本人目前仍在逃。
为打击走私,厄瓜多尔当局加强港口安保。
警方用扫描仪逐箱检查香蕉,潜水员检查船底,所有守卫人员都武装配枪,防止因为内部腐败引发暴力冲突。
但成效仍有限。根据厄瓜多尔内政部数据,仅去年就查获近300吨毒品,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采访,塞萨尔坦言后悔加入毒品行业,但他也表示:“如果消费不减少,走私永远停不下来。真正受害的,是普通人。”
这条由香蕉、腐败和暴力交织出的毒品之路,正把南美的港口变成了欧洲黑市的“输血管”。
而终点——往往不是金钱,而是血与火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