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女性剧」中,1998年由HBO出品的《欲望都市》第一季可谓开风气之先,虽然话题度没有后来上述几部高,但现在看来它特有的女性视角、叙事方式、观点的表达甚至剧中四位女性的衣着时尚依然足够前卫。
不同于婚姻、家庭、爱情、孩子这类话题,光单纯的探讨「性」这一点来说就在某种程度上将女性议题与男性做了看似平等的表达,剧中主人公单身的身份赋予了她们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不管是寻找真爱、满足欲望、还是追求婚姻与稳定都是独立女性做出的人生选择。这不但让诸多的女性观众产生了共鸣,甚至替她们说出了日常生活中难以说出口的话,更满足了些许男性观众的猎奇心理:单身女性到底想要什么?
另一方面,理想中的完美男性好像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问题,而她们只有在不断失望之后,再次去寻找。致此,《欲望都市》便通过一个有一个问题的提出,来促使观众直面自己的问题,相信你总会对其中的某些话题有话可说。
「间离效果」符合本剧「夹叙夹议」的特质,但可惜的是,进行到第一季的后半段以及之后几季,这种效果越来越微弱,凯莉也逐渐从一个直面观众和观众对话的角色成为一个戏剧角色。
和四个主人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是纽约曼哈顿区的社会百态,凯莉提出的问题更像是一个个社会学调查,而参与调查者直面镜头接受采访,又从另一个层面将本剧的普世性展露出来。
然而,药效过后,她们可能面对的,依然是编剧构筑出来的逻辑:真正爱上一个男人,你的独立便不值得一提。所以,到底是教科书,还是迷幻剂,就因人而异了。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