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设计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生精准画像,全面诊断学生的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职业潜质,为后续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提供数据支撑,有效解决因生源差异带来的教学适配难题,实现从招生环节开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路径设计。
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细节,为学生提供有效成长方案?学校打造智慧教室和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智能AI摄像头,全方位洞察学生学习动态;在实训中,捕捉学生操作细节,分析动作规范性,让实践教学有“尺”可量、有“据”可依。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校供图)
在创新毕业考核中,学校通过科学设计知识与技能考核项目,实现考核多元化,并对考核不合格学生,予以专项辅导至考核合格,才准予踏入社会。以毕业考核结果为镜鉴,逆向复盘人才培养全过程,精准洞察薄弱环节,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已经毕业、进入企业的学生,学校还建立了“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平台”实时追踪毕业生职业发展轨迹,针对产业技术升级需求,校企协同开发专项能力强化培训项目,实施精准的“技能回炉”计划,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属性,形成了“跟踪监测-需求分析-定制培养-持续提升”的闭环培养机制,有效促进了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不断创新、持续实践,换来的是丰硕的教学成果。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已建设成为重庆市示范专业、骨干专业、优质专业群龙头专业。学校建成重庆市市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市级样板支部1个;入选巴渝学者1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制造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标准化委员2人,入选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3门。
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学校供图)
此外,在比赛方面,近五年,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教师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市级奖励145项。(王东 张显 陈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