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亮晶晶,地上灯,盏盏新……要问最亮是哪一星?头上这颗芳允星。”这是台州乱弹现代戏《追星者》的舞台,随着悠扬婉转的台州乱弹曲调,观众被带入了一个时空交织的世界,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的传奇人生,也是对科学家精神、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致敬,陈芳允院士对科学无尽探索和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这一生由“一片赤心惟报国”的情怀所见。
《追星者》讲述的是主人公陈芳允从离开故土、求学清华开始,历经风雨,终成大器。他遥测苏联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轨道测控、共同发起“863”计划、提出“双星定位通信系统”(北斗导航前身)……每一个重大成就,都是对“一片赤心惟报国”的最好诠释。
在呈现陈芳允的传奇人生时,《追星者》巧妙地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如台州乱弹的经典片段、蜜橘、五洞桥等风土文化,使得整部剧作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彰显了陈芳允与家乡的深厚情感。台州乱弹的经典片段《拾儿记·搿夜祀》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为剧情增色不少。在“五洞桥相遇”“杜亨达抓人”等场景中,这些经典片段不仅丰富了剧情,更在舞台上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诗意的完美交融。“杜亨达抓人”这一片段中,好友黄小宁在戏台上穿着戏服演唱《搿夜祀》,目睹了杜亨达与陈芳允的不同立场和冲突升级。关键时刻,黄小宁携戏班的全体成员赶走了杜亨达及其打手。剧中,黄小宁作为黄岩本土的文化象征,以善良、朴实、勇敢、乐观的形象与陈芳允院士的报国情怀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这部戏的核心精神。在该幕戏中,现代人物与传统戏曲人物的造型也呈现出独特的共生关系。传统戏曲的华丽服饰与现代服饰在舞台上交相辉映,既展现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又赋予了现代戏新的视觉冲击力。

如今,一些现代戏剧虽然披着现代的外衣,却缺乏时代的精髓。我们常常说,古装戏追求的是程式化和虚拟化,而现代戏则应更贴近现实生活。然而,有些现代戏剧虽然题材现实、故事新颖,却难以给观众带来真正的时代感、现代感和当代感。《追星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尤为注重展现人物的神。它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法与现代情境,回归真实、可信的人性,而非将人物简单地符号化或图解化。陈芳允考上清华时好友黄小宁对未来友情的担忧、初恋时他对稻田中青蛙的惊惧、“文化大革命”中他承受的煎熬以及妻子生命垂危时他内心的无助,这些情节都生动地展现了角色的多面性。这部作品以接地气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让舞台形象在观众心中焕发生机,成为一部活生生的现代戏剧。《追星者》深入探索了立体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了他们的爱恨情仇、梦想与现实、冲突与和解,通过直达人性的交流,抒发了真挚的情感,为观众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从而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实现了观众与人物的心灵共鸣,达到观众和人物的同频共振、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在陈芳允院士的职业生涯中,坚守与成功如影随形,而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事业的辉煌,更融合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温暖。也在说,做人是成“星”的基础。《追星者》的叙事脉络中,那件陈芳允亲手编织了一生的红色毛衣成为连接陈芳允与沈淑敏这对夫妇情感的纽带,深情而巧妙地描绘了他们之间复杂而真挚的情感历程。回溯到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次捉青蛙的邂逅中,陈芳允以红毛衣上的一根毛线为誓,许下了他们的情感约定。这根毛线不仅象征着他们情感的起点,更如同红线一般,预示着他们未来命运的紧密相连。
两位原本素不相识的人,相遇便是命运的安排,他们目光坚定,不迷茫、不犹豫,更不轻易改变。罗翔老师曾言:“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人能活在确定性中。”然而,在这纷扰与未知中,那件红色毛衣象征着一种生活的确定性,它让我们坚信,追求这样的确定性是值得的。这部作品引发我们深思:究竟要追逐何种“星”光?我们渴望拥有怎样的生活?陈芳允投身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然而,长期的离别与工作的压力使得沈淑敏的身体日渐虚弱。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陈芳允依然坚守着那份对红毛衣的承诺,织就着对妻子的关怀与温暖。然而,当毛衣即将织成之际,毛线球的滑落却如同沈淑敏生命的终结,令人痛惜。面对即将离世的妻子,陈芳允心如刀割,而沈淑敏却用她最后的力量告诉他:“只要心中不觉苦,生活便不苦。”这句话充满了她对生活的坚韧与智慧。红毛衣不仅是他们情感的见证,更是他们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陈芳允夫妇两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与家庭的幸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在剧中,红毛衣更是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它既是情感的线索,又是彼此的信物,更是他们坚定信念的体现。

而另一幕感人的场景,则是一封迟来的家书。沈淑敏在病痛与孤独中,用颤抖的笔触写下了对陈芳允的思念与关怀。这封家书穿越千山万水,终于抵达了陈芳允的手中。尽管他离家多年,行踪成谜,但沈淑敏始终坚定地支持着他,独自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在家书中,她详细地描述了家中的一切,包括她的病情与手术,却以轻描淡写的笔触,仿佛不想让陈芳允过于担心。舞台上,两人同时诉说着彼此的心声,这样的设计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与默契。导演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与巧妙的场景安排,将这一感人至深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在音乐创作方面,《追星者》也同样可圈可点。台州乱弹戏曲音乐中融入了《红旗颂》《东方红》《毕业歌》等经典旋律。同时,主题曲《天上星》的多次演绎更是贯穿全剧,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不同的舞美设计,让观众目不暇接。现场乐队的演奏水平也有较高的水准。不仅有台州乱弹传统常用的梆子、琵琶、笛子、阮、鼓、二胡等乐器,还创新性地加入了大提琴、小提琴、长笛、定音鼓等西洋乐器,以及“抓青蛙”片段的蛙声、“学校宿舍”场景的炮轰等拟声色彩和特色乐器,为戏曲音乐增添了更多的现代感和生活气息。这种将现代音乐元素与戏曲音乐完美融合的方式,不仅展现了戏曲音乐的魅力,更体现出现代音乐与传统戏曲的和谐共生。“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不仅是陈芳允人格和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激励和鞭策。陈芳允“追星”的一生,是对科学无尽探索的一生,更是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一生。他的名字早已化作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座永恒丰碑,像舞台上的繁星点点,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