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如丝,却能变身无痛微针?央视纪录片今晚揭秘!

你敢相信吗?

老祖宗的蚕丝

作为一种新材料

被运用到科技前沿:

无痛微针贴片、月面国旗


今晚19:22纪录片《丝绸之国》将在CCTV-9开播,带你一起见证丝绸如何在新时代续写经纬天地的传奇!


图片
图片


最近,苏州大学的卢神州教授每天都会去菜市场逛逛。


经过多轮测试,最接近人体皮肤的牛蛙皮,可为他正在进行的微针给药项目提供合适的实验用皮材料。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他说:“通过注射的方法来给药,会涉及伤害人体的一些问题。把它变成微米级的针,仅仅刺破表皮,而不刺破真皮,然后药物一样也可以进入到人体里面去。”


蚕丝主要由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组成。研究人员发现丝素蛋白易提纯、可降解且天然无毒,是制备微针的良好材料。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那么,如何让它搭载药物呢?


蚕丝在蚕体内时,是水溶性的,在蚕吐丝过程中通过拉伸就变成水不溶性的蚕丝。卢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了整个蚕吐丝的过程,并据此制作成了微针的结构。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制作完成的微针贴片,只有0.5平方厘米大小,整齐排列的225根微米级细针搭载了1毫克药物


图片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有了它,无痛用药不再遥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将五星红旗送上月球,一直是中国航天人的夙愿‌。


但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找到一种特殊材料,能抵御太空中正负150℃高低温交变、高真空、高辐射和超强紫外线的极端考验。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早在2012年,武汉纺织大学月面国旗团队就开始研制能够在月球上“独立展示”的五星红旗。


2016年,他们满怀信心地将这面由芳纶和锦纶结合的织物版国旗送到北京,参加高低温真空模拟实验。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结果,红色和黄色出现了串色。


串色意味着人造纤维在极端环境中,分解成了十分光滑的小颗粒。这些流动的小颗粒使得颜料无法被牢牢锁定。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正当他们苦于无法找到方向的时候,徐卫林教授的一项科技成果——天然材料微纳米化技术,给大家带来希望。这项技术能将天然纤维转化成微纳米粉体的小颗粒,它强大的吸附力,恰好可以锁住那些流动的小颗粒,使颜料着色牢固。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此时,有着“纤维皇后”之称的蚕丝进入大家视野。


加入蚕丝成分后,月面国旗在后续一系列实验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点火起飞。


这是五星红旗首次在月球表面动态展示,重量仅11.8克,它将永久留存在月球之上。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丝绸的旅程经天纬地,从中国到世界,从地球到月球。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远古时期

一次神秘的凝眸开始

我们的祖先

解锁了“天虫”的奥秘

从此

中华文明开始书写全新的篇章


一年又一年

丝绸

温暖着古老的国度

呵护着一代代华夏儿女

向美而行

生生不息


图片

△纪录片《丝绸之国》


更多精彩内容

锁定CCTV-9

4月11日-12日

每晚19:22

纪录片《丝绸之国》

为你再现丝绸之美


图片



内容来源:CCTV纪录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畅

  责 编丨罗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