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损失1.3万亿欧元?扎哈罗娃:这是欧盟“恐俄症”的代价

援引俄罗斯通讯社2025年4月9日消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三年,欧盟因对俄制裁和能源政策调整付出了1.3万亿欧元的经济代价。

图片

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欧盟的能源政策是否真的值得如此昂贵的代价?

本文将从经济损失、能源博弈、社会后果及未来趋势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三年1.3万亿欧元的代价

扎哈罗娃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来证明欧盟因改变能源政策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欧盟成员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比例从2021年总量的40%下降到2023年的大约9%。

这一变化直接导致能源成本大幅增长,而实际经济损失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3万亿欧元。

图片

与此同时,欧盟能源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水平。

欧盟的电力价格是美国的三倍,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五倍。

这种高成本对欧盟工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沉重压力,尤其是德国等主要工业国家连续两年经济萎缩,工业产值下降了3%。

谁是最大获利者?能源博弈揭示真相

欧盟的能源困境不仅让自己付出了高昂代价,也让美国、英国等能源出口国成为最大获利者。

这些获利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体现。

扎哈罗娃指出,美国和英国以高价出售石油和天然气,将欧盟消费者的资金转移到国外,而欧洲的工业和民众则在高昂的能源账单中苦苦挣扎。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则利用欧盟的困境加强与其他能源需求国的合作,如中国和印度,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

图片

这一能源断裂不仅改变了俄欧关系,也重塑了全球能源供应格局。

欧盟的能源政策调整正在加速去工业化趋势。

尤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工业强国,目前正逐步失去制造业优势。

此外,能源成本的上升对欧盟民众的生活水平造成了直接冲击。

目前,每十个欧盟公民中就有一人在冬季无法获得足够的供暖,而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一比例甚至高达五分之一。

这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不仅削弱了欧盟的整体竞争力,也导致了民众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

结语

扎哈罗娃的言论揭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欧盟是否在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之间做出了最优选择?

过去三年,1.3万亿欧元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欧盟不可忽视的挑战,而高昂的能源价格、加速的去工业化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下降都对欧盟的未来构成不小的威胁。

未来,欧盟的能源政策如何调整将直接决定其经济复苏的速度以及全球能源格局的走向。

在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加剧的背景下,欧盟需要更加务实的政策与策略,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信息:

俄罗斯通讯社 外交部拒绝俄罗斯能源资源:恐俄情绪令欧盟付出高昂代价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欧盟因放弃俄能源损失超1万亿欧元

新华网 连年萎缩 德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