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非两大国埃及与阿尔及利亚在空军装备采购领域的选择引发广泛关注。埃及决定采购韩国FA-50轻型战斗机,而阿尔及利亚则敲定了俄罗斯苏-35和苏-57战机。
这一结果让外界感到意外,因为此前不少媒体预测两国可能会选择中国的歼-10C或歼-35战机。
然而,最终的采购结果表明,中国战机在这场竞争中再次折戟。这背后不仅涉及技术性能的对比,更牵涉到后勤体系、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等复杂因素。
北非两国为何选择俄韩战机?
埃及此次决定采购100架韩国FA-50轻型战斗机,其中首批36架直接采购,后续64架将在埃及赫勒万工厂实现本土组装。
这一选择令人意外,因为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埃及可能采购中国歼-10C,并一度传出首架战机已经运抵的消息。
然而,这些传闻随即被中国官方辟谣。
FA-50由韩国KAI公司研发,是在T-50高级教练机基础上升级而来的轻型战斗机,具备一定的对空和对地攻击能力。
尽管其作战性能远不及歼-10C,但埃及选择FA-50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完善其训练体系,同时快速补充轻型对地打击能力。
FA-50的定位更符合埃及的短期需求,而非用于担任主力制空或空优作战角色。
阿尔及利亚则选择继续采购俄制战机。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2月16日报道,阿尔及利亚国家电视台称,俄罗斯将向阿尔及利亚供应第五代战斗机苏-57,该国飞行员已开始在俄罗斯接受培训。
这使阿尔及利亚成为全球第三家列装苏-35战机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少数引进苏-57原型或早期批产机的国家之一。
阿尔及利亚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
该国空军的主力装备长期以来以俄系战机为主,其后勤体系、人员培训均深度依赖俄系标准。如果转向中系战机,阿尔及利亚需要对现有的后勤设施、维护保障体系以及人员培训进行重大调整,这将带来庞大的成本和风险。
此外,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在军事领域的长期紧密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对俄制战机的信任。
性能优势为何不足以赢得订单?
从技术性能上看,中国的歼-10C和歼-35战机具有明显优势。
相比早期歼-10型号,歼-10C采用蚌式进气道,机头外形也有所改进,整体气动布局进一步优化,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和武器挂载能力;
歼-35作为五代隐身战机,其航电系统和隐身性能更是优于俄韩战机。
然而,军机采购并非单纯的技术对比,更多时候是多重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
埃及选择FA-50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轻型战斗机的定位,这与歼-10C处于完全不同的竞争层次。阿尔及利亚的选择则受到后勤体系兼容性和长期军事合作关系的影响。俄制战机在阿尔及利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训练与后勤支持链,飞行员也习惯了俄式座舱与操控理念。全面转向中系战机对阿尔及利亚而言并非当务之急。
此外,国际政治因素也不可忽视。埃及是美国的长期军事援助对象,尽管FA-50由韩国制造,但其核心技术与零部件均由美国提供,这让埃及的选择更加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而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关系,则进一步巩固了其对俄制战机的依赖。
中国战机的机遇与挑战
此次北非两国的军购选择为中国战机出口敲响了警钟,但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战机在技术性能上已经具备竞争力,但在国际军贸市场上,技术只是基础,外交、后勤服务体系以及长期信任建设同样重要。
对于埃及而言,其现役的中系教练机(如K-8E)为未来采购歼-10C或歼-35提供了可能性。
阿尔及利亚则需等待其俄系战机体系的更新换代,届时或许会考虑性能更优的中系战机。
军机采购并非买菜,它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预算限制以及后勤体系的适配。中国战机要在国际市场与美、俄、韩等传统武器大国竞争,还需耐心等待,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