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份“联合安全协议”,允许美军进驻巴拿马运河沿岸多座军事设施。
2.该协议赋予美军近无限的人员调度自由权,驻地为昔日美国占领运河区期间遗留下来的老基地。
3.巴拿马总统穆里诺在秘鲁公开表示,美国一开始的提议是赤裸裸的建基地。
4.然而,穆里诺选择接受美军轮调而非设立基地,意在为自己在政治上的退路留余地。
5.美军在巴拿马的驻扎可能再次点燃拉美多国对“美帝阴影”的历史记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4月10日,外媒独家曝光的一份“联合安全协议”文件,揭开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拉美战略的最新野心:美军即将合法进驻巴拿马运河沿岸多座军事设施。这份由美巴双方安全高层签署的协议,虽不至于在地峡上重新插起星条旗,但却已经让“美国再掌运河”的剧本,翻开了新一页。
别看协议里写得冠冕堂皇——美军是去“训练、演习及开展其他活动”的,但细看条文,你会发现,它给予了美军几近无限的人员调度自由权,而驻地,正是昔日美国占领运河区期间遗留下来的老基地。所谓“不设永久基地”,不过是给巴拿马人吃的安慰剂——毕竟“轮调”可以一直轮下去,而“临时”也可以无限期临时。
这不是军事合作,这是赤裸裸的旧梦重启。特朗普上任才几个月,就多次高调叫嚣“必须拿回对运河的控制权”,甚至公然点名中国“势力渗透太深”,让他“极度不满”。
“训练权”包装下的软性殖民
讽刺的是,这项协议的语言极为克制,刻意规避“永久基地”四个字,就像一个蓄谋已久的老谋深算者,在签约桌上给巴拿马留了一点面子。毕竟,若真设永久驻军,不仅巴拿马法律要爆炸,总统穆里诺的支持率也可能从“中间偏右”直接滑进政治火山口。
穆里诺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在秘鲁公开表示,美国一开始的提议是赤裸裸的建基地。“这简直是在玩火。”他说他当面对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警告道,“你是想把这个国家推向火海吗?”
说得好听些,穆里诺是在维护国家主权;说得难听点,他不过是给自己的政治屁股找退路。
接受“美军轮调”而非“设立基地”,在美国人看来无非是换了个包装;但对巴拿马本国民众而言,谁来都一样,都是另一个大国的军事靴踩在自家门口。
运河的旧债与新算
要理解这一事件的分量,不能不提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债账。
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上咽喉,是美国人从1904年修建开始,就一直视作“后院资产”。直到1999年才交还主权,结果才过了区区26年,美军又要以“安全协作”为名悄然重返。
这不是巧合,是“美式旧梦”的本能回潮。特别是在特朗普这样一个对“失去控制感”极度敏感的政客手中,运河这根神经一被触动,就一定要找回“曾经伟大”的感觉。更何况,这条运河如今承担了美国约40%的货柜运输量和全球5%的海运贸易,想让特朗普放手?那是对他风骚的鹰派直觉缺乏敬畏。
回头看白宫的态度,他们不会承认这是军事占领,而是“战略防卫扩展”。但谁都明白,打着安全幌子插旗,是美国百年来的老套路。从菲律宾到澳洲,从日本到波兰,如今加上一个“美式回魂夜”的巴拿马,剧本没变,演员变老,观众却依旧在买单。
谁在火中取栗,谁在笑里藏刀?
特朗普赢了吗?从表面上看,他确实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以最小的政治成本,重新插足运河枢纽。但别忘了,这场交易背后的火药味依然浓重。一旦美军存在升级成“事实常驻”,那不只是巴拿马的主权被架空,更将再次点燃拉美多国对“美帝阴影”的历史记忆。
穆里诺试图两头讨好,一方面驳回设立基地提案,一方面允许美军“轮流踏地”。可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当美军踏上别国国土,它就极少“按时离开”。今天是训练基地,明天是情报前哨,后天就是兵力集结地。
在美军的“非永久性”驻扎和特朗普的“复仇式战略”之间,谁是真正的主导者?恐怕答案早已埋在那片还没来得及重涂油漆的旧军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