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辽西

图片

图片

葫芦岛“蒜”动致富路

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种正当时。近年来,葫芦岛市绥中县荒地镇大郑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围绕独头蒜产业做足文章,不断开发新品种,优化种植方式,种植独头蒜己经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蒜”盘。

眼下,在大郑村的一片片平整的土地上,随处可见蒜农们忙碌的身影,运送底肥和蒜种,开沟、撒肥……一派热闹景象。村民李大为种植独头蒜已经有8年时间了,今年他又承包了40亩地。他说:“每年出了正月,就开始做种植前的准备工作了,今年比往年多种20多亩地,往年一亩地利润在四五千元,预计今年也差不多。”


据了解,独头蒜种植周期为100天左右,每年6月中旬左右收获,之后村民还可以种植玉米、大豆、萝卜等作物。多年来,大郑村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农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重复利用,变一年一季种植为多季种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郑村党支部书记彭越说:“我们村种植经济田已有七八年时间了,包括独头蒜、大姜还有大葱,我们村这几年还成立了一个合作社,专门为村民跑厂家去采购化肥、种子,有效为村民们降低了成本。”


同时,大郑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合作社作用,鼓励群众流转土地,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发展独头蒜产业,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也推动了农资、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大郑村村民表示,种姜、拔草、插葱这样的零活儿总会有,让年龄较大的村民能靠这样的零活赚钱,让腰包更鼓。


村民不仅不愁种蒜,更不愁卖蒜。每年的采收期,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大郑村,上门收购独头蒜,主要销往重庆、成都、广州等南方市场。为保证今年独头蒜种植任务顺利完成,大郑村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引领大蒜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迈进,助力乡村振兴。



“铁牛”闹春耕,开启新图景



图片


  近日,随着气温回升,我市各地春耕生产全面铺开。田间地头,“铁牛”驰骋,一台台现代化农机具成为春耕“主角”,奏响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春耕曲”。


阜新“物阜民丰 焕然一新”




图片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辽西蒙东地区的地理中心。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辖两县五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驻人口164.7万。阜新市名源于“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阜”有“丰富、美好”之意,“新”则有“变得更好”的含义。

阜新之阜,“阜”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阜新查海文化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被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阜新是藏传佛教的东方文化传播中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棠山上存有267尊摩崖造像,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密宗摩崖造像群。阜新还是契丹民族的摇篮,是太极创始人张三丰的出生地,是蒙古族文化传承、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阜新之阜,“阜”在交通区位便利通达。境内有7条高速公路,总里程311公里,成为北京2小时经济圈、沈阳1小时经济圈重要成员。同时,也成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第二条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辽西蒙东地区重要节点城市。


阜新之阜,“阜”在资源物产丰富多样。阜新风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435万亩,现有耕地780万亩。阜新拥有煤、金、铁、玛瑙等40多种资源,是全国玛瑙加工、集散、文化、信息中心,是“世界玛瑙之都”。阜新小米、阜新花生、彰武地瓜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粒花生更是被评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阜新之新,“新”在新能源动力充足。阜新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阜新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风光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消纳应用、储能示范为一体的新能源基地,积极创建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


阜新之新,“新”在精神文明蓬勃向上。阜新人民勤劳、质朴、诚恳宽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座落在市内,并拥有12家科研院所。先后获得中华诗词之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获批国家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煤炭工业遗产群。


阜新之新,“新”在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阜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20年来,全市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形成以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四个优势产业”为支柱,以氢能源、无人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


乘势而上开新局,风起扬帆正当时。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今天的阜新站在了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的新起点,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比较优势愈发明显,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发展动力全面升级。同时,阜新将通过创新决策咨询、服务企业运行、闲置资产盘活、揭榜挂帅竞争、对标学习这五项机制,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制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叫响“厚道阜新”品牌。




阜新蓝莓抢“鲜”开园



图片


  初春时节,位于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韩家店村的阜韩蓝莓果业有限公司蓝莓种植大棚里春意盎然,一排排蓝莓树枝繁叶茂,一簇簇蓝莓果点缀在绿叶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蓝莓大棚开园以来,市民们都喜欢来这里尽享采摘乐趣。”韩家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德贵介绍,目前,棚内共有2600株蓝莓树,头茬蓝莓已陆续成熟,每天都有游客慕名前来抢‘鲜’采摘。蓝莓采摘期可一直持续至6月份,预计产量可达4000斤,不仅能够满足周边游客的采摘需求,还能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


近年来,韩家店村将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契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2022年,投资建设了两栋全自动高标准大棚,正式开启大规模蓝莓种植产业,为村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未来,韩家店村将继续深耕蓝莓产业,推进设施农业生产向高效、品牌化方向发展,为村民铺设一条特色产业致富之路,全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盘锦扣蟹销售进入旺季



  随着气温回升,盘锦市的蟹农们抢抓农时,积极做好扣蟹捕捞和销售,开启新一年的“水上春耕”新画卷。

在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河蟹经销商郑直的冬储河蟹基地,身着防水服的专业人员熟练地捕捞扣蟹,下网、收网、起捞,运往车间进行下一步的分拣。在分拣车间内,工人们将扣蟹按照规格大小进行分拣、称重、打包,等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郑直说:“现在每天能销售2万斤左右,大部分销往黑龙江和新疆。”据盘锦市河蟹协会介绍,盘锦扣蟹今年产量比较高,现在销售形势也比较好,随着气温升高,扣蟹已经进入销售旺季。因盘锦市养殖的扣蟹苗好、生长快、成活率高,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各地养殖户每年都会订购大批量盘锦扣蟹。域外主要销往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新疆等地,蟹苗出口4000吨左右。


近年来,盘锦大力发展河蟹养殖,通过政策扶持、能人引路、技术革新、品质提纯等手段,从粗放放养变为科学喂养、规模繁育,形成了河蟹培育、养殖、外销于一体的河蟹产业化链条。积极开拓国际和国内河蟹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鼓励扣蟹生产企业和农户到省外宣传和推广盘锦河蟹的特点和优势。组织河蟹龙头企业,把外地经销商和养蟹大户请进来,通过组团形式,谈销量、议价格,寻找销路,稳定了盘锦地区扣蟹市场价格,促进盘锦河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朝阳什家子河水治工程临近收尾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朝阳市什家子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正酣。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型机械轰鸣,施工人员忙碌,整个项目的水利、道路和生态工程正全面推进收尾工程,为确保今年5月全面竣工投运提供保障。

  在综合治理区域最上游的河道施工现场,河道清淤平整等工程正火热施工。绿化区内,大型绿化树木也在有序栽植。泵房、矮堰、护岸等收尾工程按照施工进度全面推进。道路工程方面,龙城大桥至东三家大桥右岸堤顶路,与市区现有规划主干次路连通,完成总工程进度的85%以上。生态工程方面,土方工程、铺装工程、生态海绵及绿化工程和卫生间、驿站等附属建筑及公共配套设施,正在浇筑剩余基础工程,为即将转入下道工序提供条件。


锦州“数据引擎”+“营商沃土”

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发展



  锦州市数据局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答好数据工作“新考卷”,推动数据和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营商环境工作格局持续深化。一体实施市场、政务、法治、人文四个环境建设,推动41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挂牌督战、按照序时完成。开展“锦州企业家日”主题活动并累计组织11场次助企惠企活动,制定“礼遇便利15项举措”,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礼遇便利;推出并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0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10条禁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31条措施”等系列政策举措,构建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营商环境工作格局。


数据赋能效应进一步释放。充分发挥锦州华为云计算中心数字引领和驱动作用,锦州连续四次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持续创新升级数字孪生城市平台,“CIM+防汛平台”获得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其科研成果获2024年辽宁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建成城市综合运行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取消纸质营业执照提交;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周期登记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证照联办”,数据赋能效应在各领域逐渐显现。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高位推动“综合窗口”实体化运行改革,分领域改革成效明显,“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完成国家、省定48个“一件事”的基础上,全省首家集成并上线充电桩申请“一件事”,教育入学“一件事”实现入学报名信息在线核验。持续丰富制度性改革成果“惠企一站通”功能,个人创业、涉农、小微企业三类担保贷款贴息全省实现首家在线申报。“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政策上线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创新“12345+网格”联动模式,150项专属网格员事项实现“即时外呼”“接诉即办”。


辽西融媒协作体记者:王思桐  张新 刘杨 刘勇 葛苜 杨锰 刘大辉 朱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