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小学生应该几点放学的难题,根源在于“中国式接送”的存在

一些网友留言冲上热搜:

深圳小学放学时间过早,不方便职工家长接送及看护;建议放学时间延时至18:30分。

宝安区教育局对此进行了回应,内容为: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至18:00,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时放学的由学校予以妥善安排。

图片

图片

观点

可以说小学生应该几点放学已然成为社会性难题,学校放学早、家长没下班,怎么办?总不能每天都请假去接孩子放学。而许多家庭里都是双职工,夫妻两人都工作则没有人能够在工作时间里去接送;让一个人不工作又并不现实,因为现实的劳动供养率摆在面前,一个人的收入能够养活一个家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毕竟国内的劳动供养率是1.11或1.46。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向似乎就在于学校,可是真应该是这样吗?

笔者认为真正的难点不在于学校应该几点放学,而在于为何会出现奇特的“中国式接送”的现象。

图片

所谓的“中国式接送”现象指的是每到学校放学的时候,家长们就会开着汽车、三轮车或两轮电动车早早停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放学。

这种现象同样是社会性难题。

因其在出行高峰期阶段必然造成交通拥堵!可以说任何行经学校的路段都会在出行高峰期水泄不通。而且为了便于学生家长停车,在该时间段里甚至可以随意停在道路一侧,交警也只是帮助协调和指挥停车。这俨然是全社会为少部分学生让出有限道路资源的操作,显然是不合理的;重点在于如果发生火灾或其他情况,有预案吗?就算有预案,消防车或其他救援车辆又能开得进来吗?

而想要解决小学生应该几点放学的社会性难题,或许只要解决好“中国式接送”的难题则可以迎刃而解。

图片

请回忆:我们小时候上下学有人接送吗?

相信大部分70/80/90后的上下学经历都是没有人接送的,除非是遇到极端天气的时候可能会有家长接送。

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都会采用三种方式上下学:

  • 走路

  • 公交

  • 自行车

小学的时候大都是走路或者乘坐公共汽车,记得还可以买月票或者季票;学生们三五成群,手拉手坐着车就回家了。近一些的也是小伙伴们一起走回去。到了初中的时候就会骑自行车,几公里的路程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没有压力的。

那么现在的小孩子们为何就要接送呢?

现在的公共交通更加发达,自行车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也不再是“大件”商品;所以现在的小学生们当然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往返学校,家长没有下班就让孩子们乘车回家,初中生就去骑车回家就好。

图片

建议

然而总是有些家长在担心孩子回家之后不学习,或者在路上遇到危险——问题的根源找到了——两个社会性难题的根源首先在于家长的心态,或许也与教育理念和体系有一定的关系;想来“望子成龙”的心态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那么解决的方向则应当是教育理念,应当让应试教育变成快乐教育,变成更加立体的、综合性的教育;不要让教育成为束缚普通人的枷锁,不要让教育成为分流的手段。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再焦虑,不会担心孩子们自行回家之后是学习还是快乐的玩。

图片

“中国式接送”的另一个因素应当是治安因素和交通因素,或许绝大多数家长最为担心的是“万一遇到人贩子怎么办?”至少作为学生家长的笔者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担忧。那么解决问题的方向也就很清晰了——诸如余华英之流的人贩,只要确认犯罪事实那就枪决!人贩在笔者看来不需要去看拐卖了几个孩子,只要有这样的行为就应该判处死刑,因为伤害一个家庭的罪孽就足够大了。

关键在于哪怕是一个人贩毁掉一个家庭的案例,其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也会是巨大的,会让成千上万的家长惶恐。而此时应该出现的变化不是家长们想着如何预防人贩子,而是相关机构如何震慑这种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将之赶尽杀绝。

所以既然造成“中国式接送”的原因如此清晰,为何不改变?

图片

至于交通秩序方面也不是没有解,各个城市的公交公司还有多少能盈利?

貌似大都是依靠补贴而艰难支撑。

为何不能先肃清人贩,之后再由公共公司提供上下学专线公交?

当孩子们回到小区或社区之后,物业也终于有了些正事可以去做。

这将会是一个多赢的方案。所以想要解决小学生几点放学的难题就先解决“中国式接送”的难题,找出问题根源,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