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政府宣布向乌克兰追加4.5亿英镑军事援助,同时德国准备在布鲁塞尔召集50国防长开会。
2.英国首相斯塔默曾签署16亿英镑导弹军售合同,并将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利息用于为乌克兰再贷款22亿英镑。
3.除此之外,欧洲国家开始自立门户,勉力维持战线,美国在战局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
4.英国和德国在援助乌克兰的同时,也在进行武器交易和冻结资产贷款,将战争变成跨国金融生意。
5.然而,欧洲国家对美国战略收缩的默默接盘,可能将欧洲自身拖进更深的对抗周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4月11日,英国政府高调宣布,再向乌克兰追加4.5亿英镑军事援助。就在这份“支票”落笔的同时,英国与德国也正筹备在布鲁塞尔召集50国防长开会,摆出一副“众志成城围堵俄罗斯”的架势,试图把普京的战争拖进更深的泥潭。
英国国防大臣希利在宣布援助计划时说得慷慨激昂,称这是“为了震慑俄罗斯、加强乌克兰防御”,并宣称“2025年是乌克兰命运的关键转折年”,“我们的职责就是给乌军一切他们需要的东西”。听起来仿佛大战即将收官,而他们正站在历史节点上分发胜利的果实。
这份援助包里装的是什么?成百上千架无人机,反坦克地雷,还有一笔1.6亿英镑的装备维修费,用来修修补补那些英国此前“友情赞助”过去的二手军备。顺带一提,这笔钱还包括超过2.5亿英镑的雷达系统等“前线战斗物资”,不少还是和挪威凑份子出的。
用“被冻结的俄资产”给乌克兰放贷?
而在这份“重大援助”浮出水面之前,英国首相斯塔默上个月刚刚签下了一笔16亿英镑的导弹军售合同,并在伦敦主办的欧洲峰会上,慷慨宣布将拿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产生的利息,去为乌克兰再贷款22亿英镑。
看似援助,实则是“贷款+军售”的精妙组合拳,一边兜售军火,一边打着援助旗号变相放贷,活脱脱把战争做成了一门跨国金融生意。
更离谱的是民主党公开质疑执政党的“援助力度不够”,直言这点钱不过是“小零钱”,根本配不上对抗“普京暴行”这等高调话术。他们还呼吁直接没收在英俄罗斯资产,“该砸的钱就要狠砸”,别再搞这些“分期付款”的援助游戏。
没有美国的“北约”,欧洲开始排演新剧本
这场名为“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的大戏,还有一重更深的隐喻——美国不再主导战局。
自从特朗普2025年初重返白宫,美国国防部就悄然退出了这个阵线的“C位”,如今的主导者变成了英国的希利与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过去是美国“保驾护航”,如今欧洲只能自立门户,勉力维持战线,仿佛二战后半场重演,只不过这回没有马歇尔计划,只有马戏团式的财政操作。
而在布鲁塞尔,另一场由英法牵头的30国“意愿联盟”会议也刚刚落幕,他们讨论的内容直白到几乎令人生畏:是否在乌克兰境内部署维稳部队,以确保“持久和平”。但希利嘴上却打起太极,说没考虑“分隔交战双方的安保部队”,只是想“增强乌军战力”。
说白了,还是那套“武装即和平”的老套路,把和平当作装甲车推进的终点,而不是谈判桌上的开始。
和平还没来,战争却成了长期投资项目
透过这些看似热血的援助公告,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欧洲国家对美国战略收缩的默默接盘。从美军撤出乌克兰事务到如今英国和德国的频频露面,“北约欧洲化”的进程正在悄悄发生。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武装接力,正在把欧洲自身拖进更深的对抗周期。
一边是前线战火绵延,一边是援助数字节节高涨。可战争从来不是数字游戏,也不是媒体发布会上的一串预算。从无人机到反坦克地雷,从导弹交易到“冻结资产贷款”,这些手段或许短期能撑住乌克兰的战线,但最终结局,无非是把“代理人战争”的火继续烧,烧到无法收场。
英国人挥舞着4.5亿的支票,看似正义凛然,实则不过是接过了美国撒手后的烫手山芋。和平还遥遥无期,战争却已经成了某些政客的长期投资项目。只不过,这投资的收益,永远不是前线士兵的命可以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