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都市圈在建高铁,传好消息!

青岛都市圈重点在建高铁项目传来新进展!4月10日,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青岛段首条隧道顺利贯通,为后续施工展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片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连接线,也是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中区域高铁及连接线规划的重要内容和山东省规划鲁中高铁通道的组成部分,兼具城际与路网双功能的高速铁路。线路自东向西途经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潍坊市诸城市、日照市五莲县,引入潍宿高铁新建五莲北站。项目全长108.78公里(青岛段53.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洋河口、青岛西、诸城南、五莲北4座车站,于2023年年底开工。

此次贯通的北安隧道位于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北安子村北,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为单洞双线设计。全隧道处于浅埋地段,最大埋深仅19.77米,且V类围岩占比超七成,为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全线重点工程。“隧道施工‘一怕浅、二怕软’,在北安隧道这两点全占,给施工带来不小挑战。”中铁二十五局项目经理刘普前介绍,北安隧道施工面临全断面浅埋、V级软弱围岩占比高的复杂地质条件,极易引发地表沉降和坍塌冒顶风险。

图片

自开工起,项目团队对北安隧道施工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属地政府、建设单位高效联动,挂图作战、高效推进,制定标准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确保节点目标如期实现。针对复杂的施工条件,项目团队严格按照“先预报、预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严封闭、勤量测”的指导方针,科学组织施工,采用“超前支护+锚网喷+钢拱架初期支护”的组合工艺,结合曲墙复合式衬砌结构,确保围岩稳定。

为确保施工安全,项目团队还采取微台阶法开挖,严格控制开挖步长,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动态监测,根据围岩情况动态优化爆破设计,对每循环爆破开挖实施“一炮一设计、一炮一交底”,为隧道安全顺利贯通提供了技术保障。“我们通过引入智能监测系统,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可控。”现场技术负责人曲奎信表示。

在青岛市及西海岸新区两级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和沿线地方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铁二十五局承建标段先后获得全线首个墩身浇筑、首个连续梁“0”号块浇筑、首条隧道进洞、首条220千伏高压线路迁改以及首条隧道贯通等“五项第一”,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图片

项目计划2028年6月底建成。届时,将对胶东半岛与长三角及更远地区的旅客往来和经济交流,起到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青岛将接入京沪二线这条高铁“大动脉”,突破了南下通道瓶颈,实现国家铁路“八纵八横”沿海通道与京沪辅助通道的横向连接。南下长三角及华中地区,相较于目前主要通道青盐铁路,青岛将有速度更快、车次更多的高铁路线。


还有这些事儿值得关注>>

1、11日晚21时至24时,青岛市医保码将暂停服务

青岛市医疗保障局拟对医保电子凭证中心进行升级,4月11日21时至24时期间医保码服务暂时关闭。服务暂停期间,青岛市参保人的医保码在各渠道均无法进行展码和激活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鲁医保小程序、微信和支付宝、爱山东App以及各合作银行App等。该时段,以下医保业务暂时无法使用医保码办理,主要包括:

(1)住院、门诊、门诊慢特病等就医结算业务(含本地就医、省内异地、跨省异地);

(2)开具医保电子处方、下载处方等;

(3)使用医保码扫码登录医保公共服务平台等系统。

期间参保人可以使用身份证、社保卡等介质办理相关业务。

2、青岛贴心“妈妈岗”,上班顾家两不误

图片

今年以来,黄岛街道通过“需求清单”,将企业用工信息按照所需技能、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等关键要素进行详细分类,并与宝妈们的自身实际、就业需求精准对接,成功开辟出一条促进女性灵活就业的崭新路径。今年1-3月,通过数据匹配已助力辖区68位妇女成功就业。

为推动“妈妈岗”模式持续发展,黄岛街道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为参与“妈妈岗”的企业提供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为10余家企业发放社保补贴30余万元,直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约30%,极大提高了企业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3、青岛渔民踩高跷挖蛤蜊,浪里踩两三米铁高跷,一潮水能捞五千斤

棉裤外面套上潜水衣,双脚踩着两米多高跷,三人一组拖着水泵将蛤蜊冲进网兜……这是在胶州湾捞蛤蜊最传统的技艺,一副高跷用铁做成,重达30斤。他们必须赶在最低潮的2个小时里工作,一次能捞五千斤左右。渔民需要在浪涌里保持平衡,堪称“海上杂技”,从业人数从高峰的几百人到如今只剩下二十多人。

4、白天太挤?青岛的夜樱也美成星河!

青岛樱花陆续绽放,白天观赏樱花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提升观赏体验,不少游客避开人流,选择在夜晚赏樱,樱花映衬着月光,别有一番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