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餐合伙人”托起长者幸福“食”光


老人家中点餐,小区内的托管班接单,社区志愿者上门送餐,老人每天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助餐合伙人”模式探索破解社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做饭难”“吃饭凑合”问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托起幸福“食”光。

4月7日11时20分,记者走进西安市莲湖区土门街道远东东社区西控二十四街坊的一家托管班,一股饭菜香扑鼻而来。厨师正在精心烹制午餐,腐竹炒芹菜、炸鸡排、肉片炒菜花、红烧豆腐和紫菜蛋花汤,不一会儿,米饭和四菜一汤已被装进饭盒。

“土门东姐”志愿者张倩拎着饭盒,步行4分钟后来到于老先生家。“算着快到饭点了,我就提前起来挪到沙发上,因为我知道一会志愿者就给我上门送餐了。”今年80岁的于老先生一边说一边打开饭盒。

吃完饭,于老先生对志愿者说:“托管班问我想吃啥,他们就做啥。我不吃辣,这里的饭菜很合胃口,也便宜。谢谢你们,让我在家吃上了热乎饭。”

图片

这份爱心餐源自该社区打造的“助餐合伙人”机制,社区整合辖区“小饭桌”资源,让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告别“吃饭凑合”问题。

张倩说,在该社区9625位居民中,老年人占比近30%,其中空巢、独居及失能老人达112人。社区网格员在入户摸排时发现,于老先生家是失独家庭,之前他的老伴做饭,老伴去世后,于老先生由他的弟弟照料,不幸的是弟弟如今也生病半身不遂。吃饭,就成了于老先生的难题。

老有所养,从一顿热乎饭开始。破局始于一场“资源重组”。该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助餐小组”,将辖区3家学生托管机构纳入“助餐合伙人”,组织“土门东姐”志愿者轮流送餐上门。

图片

“退休后,我还能发挥点余热。每天中午和晚上,给老人提供两顿可口的饭菜,我觉得很有意义!”托管机构负责人杨海丽道出“合伙人”的心声。

4月10日,一位志愿者说,居民参与送餐服务,既帮助了困难老人,也拉近了邻里的距离。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民生组组长石英认为,社区统筹,多元参与,就近服务,这为破解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不再把‘一老一小’服务割裂开,社区引入托管班为老年人助餐,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这种融合模式很好,值得推广。”石英说。(记者 姬娜)


来源:三秦都市报

本期监制:王战荣

本期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