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投资92亿元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加力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53字,阅读需5分钟

1.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加速,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6%,占年度计划的29%。

2.10条(段)轨道交通项目正加速建设,包括地铁7号线一期、城轨快线27号线等,投用后将丰富城市交通格局。

3.为此,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将持续提速加力,至2025年全市轨道运营里程将近600公里,便捷市民出行。

4.同时,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聚焦文明施工和智慧轨道建设,提升品质、提速加力。

5.其中,重庆已建成14个三星级智慧工地,累计共建成44个智慧工地,为后期运营提供高品质的智慧出行服务。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央广网重庆4月11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艾雨晗)地铁4号线西延伸段嘉州路站主体结构实现“封顶”目标、城轨快线27号线大学城南站至寨山坪站盾构区间顺利贯通。连日来,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加力,捷报频传。

一季度,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在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6%,占在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29%,完成既定目标,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图片

轨道交通7号线微电园站建设现场(央广网发 艾雨晗摄)

微电园换乘站冲刺主体施工 多段区间提速建设

4月1日下午,轨道交通一号线微电园站旁一处车间外有工人忙碌的身影、中梁山隧道附近不时传来微弱的轰鸣声。这是地铁7号线一期、城轨快线27号线等10条(段)轨道交通正加速建设,这些项目投用后将丰富城市交通格局,达成5分钟换乘、1小时直达等目标,助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

在西部科学城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各司其职,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正呈现火热建设图景。这条串联高新、沙坪坝、北碚三区的27.9公里的轨道,目前已有11座车站和4段区间已进入主体施工。

值得注意的是微电园换乘站,施工完成后,该站将与既有的1号线微电园站实现通道换乘,并且乘客5分钟内即可完成换乘。目前,这座与既有1号线立体交会的枢纽站,正同步推进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方采用“明挖顺筑+桩撑体系”组合工法,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把控施工过程,进行精细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可控,质量过硬。

中铁十八局轨道交通7号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微电园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及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开挖及支护已完成约超80%,主体结构已完成超33%,计划今年6月份达到区间盾构始发条件、10月底全部完成主体施工,随后将逐步开展附属设施施工。

同样在加速建设的还有城轨快线27号线,线路全长约56公里,途径六区,通车后从璧山到巴南惠民只需要一个小时。截至目前,27号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78%,2处区间双线贯通,10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完成。

记者也来到了该线的重要节点之一:中梁山隧道,建设现场机器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图片

城轨快线27号线中梁山隧道建设现场(央广网发 艾雨晗摄)

据了解,中梁山隧道为单洞单线隧道,全长约4.4km,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目前已开挖3650米,完成约84%,计划于今年七月底单线贯通,八月底双线贯通。隧道分别连接西永站、磁器口站,西永站-磁器口站区间全长约8.1公里,隧道两端接盾构区间,其中西永站一侧盾构区间已贯通,磁器口站一侧盾构区间剩余约740米,计划于今年六月底贯通。

“我们正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的225公里轨道交通网络,6号线重庆东站段、4号线西延等18公里新线也进入攻坚阶段,他们也会持续提速加力。按计划,至2025年全市轨道运营里程将近600公里,届时将进一步便捷市民出行。

文明施工 智慧轨道建设双向赋能

文明施工与城市文明、城市形象息息相关,也正向影响着施工项目的建设进度。在城轨快线27号线施工现场,标准化围挡及围挡喷淋系统、场地植草绿化,区域划分清晰,施工作业井然有序。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聚焦“弃渣到方、雨污到管、扬尘到设备、噪声动态清零”的目标,在施工现场安装降尘设备,建成项目全封闭隔音棚54个、轨道声屏障108公里和减震道床270公里。在环保措施方面,推广使用了干湿分离设备干化减量、试点推行装配式车站等。一系列措施得到沿线居民的支持和肯定,也不断赋能着轨道交通建设,助力建设项目提升品质、提速加力。

文明施工离不开一套智能化系统的强劲赋能。数据显示重庆2024年建成14个三星级智慧工地,累计共建成44个智慧工地。依托BIM平台+安全管控系统,对施工现场多项数据进行全时段监控、预警。同时,BIM技术也应用于项目施工场地布置、管线迁改、三维图册等多个方面。

以技术统筹创新为抓手,扎实推进“四新”技术应用。重庆正持续提升智慧运行、智慧车站、智慧运维等智慧轨道建设水平,为后期运营提供高品质的智慧出行服务。

在供电智能运维方面,积极探索实施试点项目,将9号线二期主要设备信息纳入智能供电系统平台;在新设备新产品应用方面,以24号线一期为载体,首次形成轨道交通低碳规划顶层设计。

同时,全力构建轨道供电系统智能分析“大脑”,全面建设布局数字平台,大力实施数智变革,强化“轨道第四期建设项目BIM+3DGIS管理平台”搭建及应用,为轨道建设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和提速建设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