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兴区第三批农村面貌改善试点镇,顺河镇紧紧围绕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决策部署,创新推出“试点+”“党建+”“产业+”的“3+”模式,全力推动乡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试点+”示范引领
村容村貌焕新颜
走进内江市顺河镇见龙村桐子湾,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硬化的入户路干净整洁,新建的微菜园里蔬菜青翠欲滴,改造后的畜禽棚整齐划一,村民们在院坝里悠闲地唠着家常……这是顺河镇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2025年农村面貌改善目标村,见龙村坚持“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截至目前,该村已拆除危旧房27处,改造水沟42条,硬化院坝9处,建设微菜园、微果园21个,一季度已完成全年工程量的80%。如今,村庄道路整洁、沟渠畅通,昔日“脏乱差”的旧貌一去不返。
“以前房前屋后都是杂草堆,现在改造成小菜园,既美观又能吃上新鲜蔬菜,政府这事儿办到了我们心坎上!”村民张义鹏告诉记者。
“党建+”机制赋能
环境整治成风尚
“老李,你们家这次上了红榜,积分可以换公交票啦!”在顺河镇凤兴村的“积分超市”前,村干部正热情地向村民发放奖励。货架上,食用盐、儿童玩具、日用品等琳琅满目,村民凭环境整治积分即可兑换。这一创新举措,正是顺河镇以“党建+”赋能乡村治理的生动缩影。以“党建+”为引领,顺河镇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形成了“人人动手、户户争先”的浓厚氛围。各村每月对村民房前屋后卫生进行评分,结果公示在“红黑榜”上,积分高的家庭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还能享受公交票等实用奖励。
同时,依托“庭院长制”“村规民约”等机制,移风易俗成效显著,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如今,村民从“站着看”变为“主动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日益完善,一幅“洁净美”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强村富民
乡村振兴添动能
环境美了,产业更要旺。走进顺河镇高升村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工人正忙着投喂饲料,一只只膘肥体壮的黑山羊“咩咩”叫着争相进食。“一期2000只种羊已投产,全部建成后年出栏可达5000只,能带动周边50多户村民增收。”基地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这仅是顺河镇“产业+”战略的一个缩影。
立足“产业兴村”发展思路,顺河镇精心打造“两基地三园区”产业格局:肉牛养殖农旅融合示范基地里游客络绎不绝,黑山羊养殖基地带动就业增收,天冬粮药现代农业园区药香四溢,蜜薯加工产业园机器轰鸣,现代粮油种植园区稻浪翻滚。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规模突破5000亩,肉牛年出栏量达2000头,带动25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村民人均增收超万元。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兴旺”,从“文明乡风”到“生活富裕”,顺河镇以“党建+治理”“产业+富民”“文明+风尚”的“3+”模式为抓手,实现了农村面貌与产业发展比翼齐飞。漫步今日顺河,庭院整洁、产业红火、村民笑脸盈盈,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渐次铺展。展望未来,这座充满活力的小镇必将续写更多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编 辑:谢晓明 邱正敏 程娟
责 编: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