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宾川县小河底云福万亩柑桔示范园,迎面而来的是满山的金黄与翠绿,雪白的桔花传来阵阵清香,金黄的柑桔压弯了枝头,呈现出“花果同树”的独特丰收图景。
“我们基地的沃柑最低2.3元每斤,高的到2.6元,比周边高出将近30%。”万亩柑桔园负责人曾志军介绍道。
高溢价的背后,是宾川县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小农户与适度规模经营相衔接的乡村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
承包制管理,夫妻工变身“技术合伙人”
整个示范园被划分为三个大片区,下设100余个50亩左右的小片区,每个小片区聘请一对夫妻工专职管理。管理实行“承包制”,按苗木棵树和果子的销售分红计算收入,公司只负责技术指导和过程管控,其余的日常管理由夫妻工全权负责。“打工人”摇身一变成“主人”,管理费+提成费的双重收入,加之严格的末位淘汰制,极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户长李雪梅:“我们是从拉乌来的,我们俩在家的收入也就六、七万元。来到这里以后,两个人管理这些树苗,保底加上抽成能有十多万元。娃娃读书有保障,我们生活也有保障!”
目前整个园区有100余对夫妻工,每月两千元的基本生活费,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住房保障,免费的水电,5元每餐的食堂,孩子异地就学的保障……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农户能在这里安心就业、用心赚钱,每户年收益最少10多万元,高的能到20多万元,销售分红也在逐年递增。
多元务工需求,打造家门口的“金饭碗”
除了聘用制的夫妻工,园区每年还有大量的装果、背果、疏果、施肥、果树修剪等多方面的务工需求。虽然是临时工,园区也会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和规范管理,培养出了一批技术型“果业新农人”。
“我们优先聘用本地农户,其次是南涧、巍山等周边县份的人,每年聘用的临时工保守估计有6万余人次。”曾志军说。
这些“果业新农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灵巧的手艺,成为了水果产业链上的“香饽饽”。除了在本地务工外,还会被邀请到四川、新疆、陕西等多地务工,日均收入在200—300元。
“我管理着一个50人的小团队,承接县内外的各类果园管理务工需求。宾川水果工人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现在就有一个广东老板邀请我带着团队过去帮他栽种果树。”工头李增祥说。
勇闯东南亚,从小山坡到国际市场的“硬实力”
示范园严格按照“建园标准化、种植规范化、肥水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思路和要求,通过“六个统一”的标准化种植模式,严把质量关,实现了“安全绿色柑桔”的产品定位目标。加之15名生产主管和片区长组成的技术督导团队,有力保障了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和规范,让云福沃柑成为了优质果的代名词,用高质量带来了高销量。
外贸商王强:“他们公司的沃柑,果子糖度高、硬度好,整体质量都不错,主要出口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我们要的量也大,云福能同时满足我们对质量和数量的要求。用云福的产品来做外贸,品质、品控都有保证,我们做的更放心!”
目前,园区三期“渝沃无核”、四期“脆蜜金柑”项目已全面投产,将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与更多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图文/彭启慧 杨伟婷
编辑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