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北京师生赴湖北十堰开展研学之旅,共绘护水画卷体验非遗文化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任紫薇

四月春意正浓,湖北十堰市茅箭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4月10日,北京凯文国际学校百余名师生跨越千里,与茅箭区东风国际学校、北京路中学师生共同开启“初阳护水行,担当守井责”主题研学活动,在工业科技、生态保护与非遗文化中开启一场跨区域实践教育之旅。

在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新工厂,重型自卸车“队列”和智能化生产线让北京学子们眼前一亮。机械臂精准焊接、自动化装配流程引得师生连连赞叹。“原来一辆车的诞生需要这么多高科技!”一名学生感慨。在动手环节,学生们分组拼装汽车模型,从零部件组合到成品调试,亲身体验“造车”乐趣。“这不仅是一堂工业课,更让我们看到中国制造的创新实力。”凯文学校带队教师表示。

图片

走进大坪乡忆乡坪省级劳动实践基地,京堰学子们穿梭于有机蔬菜种植区,学习育苗、松土等农事技能;在非遗竹编工坊,传承人手把手教授编织技艺,竹篾在指尖翻飞成精巧器具。最动人的一幕出现在百米画卷创作现场:两地200余名师生以“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主题,用画笔勾勒丹江口水库、武当山、北京颐和园等标志性景观,串联起水源地与受水区的情谊。“这幅画将送往北京展出,让更多人加入护水行动。”茅箭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

本次活动是茅箭区深化“农文旅教”融合的缩影。据透露,该区以忆乡坪基地为核心,串联汽车工业、非遗工坊、红色教育基地等节点,开发8大类研学课程,形成“实践教育+产业振兴”链条。2024年至今,当地已接待研学及市民群体17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农产品销售超千万元。“我们正打造‘行走的课堂’,让城乡资源在互动中释放价值。”基地负责人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与北京的“水缘”成为研学主线。活动中,学生们还探访了丹江口水库、武当山古建筑群,学习太极文化,聆听“东风车城”奋斗史。“过去只知道北京的水来自南方,现在明白了每一滴水的重量。”凯文学校学生代表说。茅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动两地学校结对共建,开发护水生态课程,让“守井人”精神代代相传。

图片

此次研学通过工业探秘、生态实践、文化对话,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更架起了京堰协作的新桥梁。随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画卷的完成,两地青少年共同许下承诺: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让一江碧水永润南北。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