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精心+创新,让花山文化“火”出圈

近年来,宁明县依托“骆越根祖 岩画花山”品牌,以花山岩画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通过精心保护花山岩画和创新传播方式方法,让花山文化“火”出精神家园的“内圈”,“火”到文旅产业和世界各国的“外圈”。

图片






一、让花山文化“活”起来,

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做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让文物“说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路径,宁明县统筹做好花山岩画的保护传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全力保护宁明花山岩画景观。依据《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成立花山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自然资源、文旅、生态环境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落实《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巡视巡检制度》,采取水上巡航和陆地巡查相结合的模式,创新运用“人防+技防”等监测手段,加强保护区内的项目监管和对遗产区、缓冲区的管控,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2024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传承项目》获评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二是“复活”古人创作岩画的场景。投资49.8万元,在游客中心建立花山岩画数字化展厅,通过现代科技生动展示先秦至东汉时期骆越先民创作花山岩画的场景,将“用什么画、怎么画、为何画”等信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结合讲述花山故事,共同探索花山岩画的千古之谜,共同欣赏花山岩画的独特艺术魅力。三是挖掘阐释花山文化的当代价值。成立“非遗”研究学会,整合学术力量对花山文化进行研究,举办中国岩画遗址遗产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挖掘花山文化与中原文化互鉴融通的史实。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角度进一步规范完善景区解说词,强化对讲解员的培训,让讲解员以铜鼓纹饰、环首刀、蛙形剪影等图案为切入点,阐述花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特征的体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图片






二、让花山文化“融”得强,

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明县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将花山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释放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一是调整产业布局。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开发改造荒山荒坡,打造骆越文化宫、花山“亿品街”、花山温泉谷等,并鼓励周边农户售卖“花山红糖”等土特产,探索商、农、旅“三产合一”的经营模式,提高旅游收入和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2024年宁明县实现国内旅游消费81.74亿元。二是增加文旅“流量”。围绕“花山文化”要素,打造一批文化特色村庄,并整合提升周边景点,串起“一镇六大文旅特色村”,引导各族群众将闲置房屋修改成民宿,把“文化流量”变为“留量”,2024年宁明县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45.96万人次。三是拓展旅游领域。依托花山岩画知名度,挖掘G219国道(宁明段)沿线的民俗风情、守边戍边兴边故事等资源,打造各景点,将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花山文化融合展现,并建设“呗侬情深•红石榴驿站”等,吸引更多的“驴友”到边境旅游。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到宁明边境的各种自驾游达到1000余人次。






三、让花山文化“走”出去,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宁明县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建立多元长效推广机制,让优秀传统文化之花沿着“一带一路”绚丽绽放,让花山文化走向世界。一是探索与东盟开放合作机制。以崇爱高速竣工通车和爱店口岸旅检通道开通为契机,加快打通花山岩画至越南下龙湾的旅游线路,与越南邻近四个县建立官方交流机制,就旅游互通等事宜积极沟通,探索建立在双边景区举办文化艺术交流等机制,推动花山国际传播中心与越南芝文化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跨境文旅品牌,把花山文化推向东盟国家。二是丰富花山文化国际传播方式。常态化举办“三月三骆越王祭祀大典”“宁明花山国际文化旅游美食节”“崇左花山日”和“歌坡节”等节庆活动,邀请与“骆越”有渊源的越南、老挝、印尼等东南亚友人来参加,以节聚人、以节为媒,并制作《我被画在花山岩画里》等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大“世遗”效应。三是扩大花山文化国际知名度。与广东省新会区合作打造景区特色文化IP,并开展花山文创设计大赛,借用现代创意设计理念,将花山岩画元素融入具有实用功能或具有欣赏价值的产品中,创造出蜡染茶席、竹扇、小挂件、挂画等文创产品,以满足海内外消费者。并探索采取文创直播、短视频营销等新型传播方式,通过独特的方式展现花山文化的精华,让其深度嵌入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陆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闻来源:崇左石榴红

编辑:陆键霆

一审:冯馨怡

二审:姜涛

终审: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