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绿城在2024年6月发布《绿城好房子标准2024》后(可阅读《一文读懂房企首个“好房子标准”,绿城八大产品系全解析》),近日又一房企发布了详细的“好房子标准”。
4月8日,绿地集团正式发布全新升级版的“绿地好房子产品标准”。
该产品标准基于国家新的《住宅项目规范》,构建了“4维12化78点”的“绿健百科”体系(绿色环保、健康颐养、建造持久、科技智能),着力打造新一代绿地“好房子”。
4维12化78点,绿地集团发布“好房子标准”
1、绿色环保:回归自然,共享共生
在“绿色环保”维度下,绿地强调社区环境公园化,不仅提供立体绿化、阳光草坪、健康跑道等生态设计,还关注社区微气候优化,实现“出门即公园”的生活体验。
同时,配套设施共享化,如社区会客厅、百家市集、风雨连廊等,加强邻里互动,让公共空间真正“活”起来。更关键的是,全屋环保材料的应用,包括空气净化、水质净化、低噪声设计等,确保居家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2、健康颐养:墅质享受,酒店级服务
“健康颐养”旨在打造健康化、人性化的居住体验,其中户型产品墅质化强调多维空间、可变户型、空中庭院等设计,让普通住宅也能具备别墅般的品质感。室内设计则关注全屋收纳、幸福厨房、理想卫浴等细节,确保从进门到卧室,每一寸空间都符合现代家庭的刚需。此外,社区服务酒店化包括尊感归家动线、风雨廊道、无忧学童管理等,让业主享受星级物业的贴心服务。
3、建造持久:精工细作,历久弥新
房子不仅是用来住的,更是用来“传承”的。绿地此次标准特别强调建筑外观精制化,要求外立面采用低碳耐久材质,避免传统住宅常见的剥落、老化问题;建造细节精工化则关注防水、结构、机电等隐蔽工程,确保房屋经得起时间考验。此外,车库也首次被纳入高标准体系,提出便捷通行、安适环境、耐久构造等多项升级,彻底告别“地下迷宫”式的停车体验。
4、科技智能:未来已来,智慧生活
科技赋能是这次标准的一大亮点。家居产品科技化包含全屋智能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等功能,即使不在家,也能通过APP远程调节室内环境。物业管理智能化则引入智能电梯、区块链物业、碳足迹分析等创新技术,让物业服务更透明高效。最后,安防体系也迎来全面升级,如电子围栏、无感通行等,既保障安全,又减少传统门禁的繁琐流程。
绿地这套“好房子标准”从环保健康到智能科技,从共享社交到精工品质,它重新定义了“好房子”的内涵。
资料来源:绿地集团官网公布内容整理
九大产品系实践经验,铸就“好房子”精细化标准
绿地此次之所以能发布出标准化细节如此之多的“好房子标准”,源自于多年的实践经验。
绿地的住宅产品大体可以梳理归纳为9个系列,分别是国际社区、绿地城、海珀、新里、小镇、未来城、公馆、康养社区、青年社区。这些不同定位的项目实际反映了对不同居住需求的探索。
国际社区系列针对注重生活品质的家庭,绿地城系列满足城市综合体的多元需求,海珀系列则体现了对高端住宅的理解。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群体对好房子的定义各不相同。年轻人关注功能与价格,刚需客户更看重实用性,改善型家庭在意生活品质提升,老年群体则注重居住的舒适度。正是通过新里系列、青年社区、康养社区等不同产品的实践,我们才逐步归纳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住宅标准。
"绿地好房子标准"不是凭空制定的,它依托于9个不同定位产品系的实际开发经验。从一线城市豪宅到二线改善住宅,从科技社区到康养项目,在各类地块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尝试过各种可能。这些真实项目的得失经验,让标准更贴合实际市场需求。
资料来源:58安居客研究院整理
绿地业绩承压,"好房子标准"成破局关键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周期的变化和众多原因,绿地集团的销售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2021年绿地房地产项目合同销售额为2902亿元,2022年骤降至1323亿元,同比下降54.4%。
2023年继续下滑至1114亿元,跌幅15.8%。
2024年完成639亿元,同比跌幅为42.7%,降幅持续扩大。
面对业绩困境,绿地选择以"好房子标准"重塑产品体系,这既是应对危机的必要举措,更是一次战略转型。
以往依赖规模的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而"好房子标准"的推出,正是要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竞争力。该标准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居住需求,如年轻家庭的功能优化、高端人群的品质升级等,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通过产品力重构市场竞争力可能是当前最有效的突破路径。从长远看,这一从规模转向品质的战略调整,或将成为绿地重振业绩的关键所在。
资料来源:绿地集团财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