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西安公布重大投资走向:经济和空间重心明确

AI划重点 · 全文约1977字,阅读需6分钟

1.西安公布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达到5500亿元,揭示经济和空间重心走向。

2.西咸新区、高新区和浐灞国际港三大开发区约3100亿元,占比超过56%,成为经济主力。

3.然而,西安连续多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陕西省乃至全国水平,考验“投产效应”。

4.为此,西安需适度化“规模崇拜”,实现“第一性原理”,打破民营“负向循环”,以提高投资效益。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文=城记智库  雨林

5500亿!这是今年西安固投预期既揭示了西安经济重心走向,也折射出超大城市时代的空间之变


从投资总量和占比来看,西咸新区、高新区和浐灞国际港三大“国字号”开发区约3100亿,占比超过56%;从区域类型上看,开发区和行政区占比为71%和29%,全面外拓化进一步。


但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固定资产投资,西安连续多年增速低于陕西省乃至全国水平,这更考验西安的“投产效应”


格局“三极”并立时代


这三大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也已公布,规模和工业用地占比皆是主力。


基于城市发展走向和功能定位,今年的固投规模预期揭示了西安未来经济重心的走向,也标志着城市空间的“新三极”格局诞生


图片
西安最新公布规划落位片区◎制图/城记智库


“一主一副”下的西咸新区:国务院批复“一锤定音”,西咸新区首次纳入西安“一张图”,在2025年预期中以1100亿占据头把交椅。


至此,西咸新区意义才真实体现:空间格局上,为主城开发土地“解渴”;经济意义上,即将成为新“千亿之区”;区域意义上,推动“西安都市圈”成型。要破除“雨露均沾”思路,让千亿固投更精准


图片
西安CBD航拍◎来源/城记影像


“经济发动机”的高新区:“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生态,已成为内陆创新驱动发展的鲜活样本。


以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让西安整座城的“产业含金量”得以凸显。但短板同样尖锐:诸如地铁覆盖率不足、快速路网滞后等持续,恐削弱其“内陆科创第一极”的竞争力


内陆开放高地的浐灞国际港:承载着西安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的使命,也是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承载地。


合体后的浐灞国际港,要完成“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化,塑造西安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坐标。同时,这里被明确为“西安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看得见的城市颜值背后是巨额固投的驱动


透视区域演变与产业突围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重要的推动力。结合历年数据看投资预期,西安呈现两大显性特征:


区域层面来看

开发区扩容增量,主城内涵式发展

图片
西安最新公布规划落位片区◎制图/城记智库

一是开发区成为发展“主战场”各大开发区,已成为西安经济、产业构建和人口增量的重要承载地


不同区域,发展路径也不同:三大“千亿级”开发区,是综合型开发区;相比之下,经开、航天和航空基地等产业定位更明晰,分别以450亿、220亿和212亿分别名列第4、6、7位[1]


二是主城走向内涵式发展阶段:因地理和政策因素,最新国土空间规划西安生态红线占比高达37.6%,位列国务院批复城市第一。


因此,东南沿海“县域经济”模式在西安难以成立,外围投资必然有限。行政区固投集中在主城,依托文旅、科研和商贸等产业,寻求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更新(五大片区位于新城、莲湖、未央、碑林)


产业层面来看

房地产“一直独秀”,工业“起伏不定”

图片
西安固投按产业类型增幅情况◎制图/城记智库

一是房地产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占西安固投超过70%(全国约65.8%)[2]。因为人口红利支撑市场热度,房地产占西安固投达40%左右,这种“单核”类型过于明显。


二是制造业呈现“过山车”特征:以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等为代表,虽然带动西安二产固投回升。但是,过去五年“过山车式”的波动走势,已暴露出产业链稳定性不足


建言:西安要迎难赶上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拉动具有“乘数效应”,是经济的“晴阴表”。但是,近些年西安却“阴晴不定”


对比2019~2024年同类型“万亿之城”可以发现,西安有四年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024年虽有微增,但增幅明显过小,更是大幅落后于陕西增速(5.2%),疲软之态不言而喻


基于这个现状,西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必须要“触底反弹”实现倍增,我们有三个建议:


图片
国内重点城市固投增幅走势图◎制图/城记智库


第一、适度化“规模崇拜”作为事实意义上的超大型城市,通过适度化“规模崇拜”,实现基建攻坚


西安地铁里程少和快速路欠缺,是不争的事实。在西安拥有庞大的人口总量和文旅流量下,加大投资既能缓解城市拥堵,亦可提升新区产业承载力。此外,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需与人口增长同步。


第二、实现“第一性原理”政府投资“第一性原理”,是为“发展铺路”从而吸引更多投资


以西咸新区为例,要实现从“花一蕊各表五朵”模式,向“山顶千门次第开”有序推进转变,发挥每年千亿的更高效能。在全市范围,也应锁定重点“发动机”区域,实现每1元基建投资撬动3元经济增长。


图片
西安固投民营呈“负向循环”◎制图/城记智库

第三、打破民营“负向循环”:我们统计2019~2024年数据,发现一个严峻事实:除2020年外,西安民营固投皆为“负数”


这种态势,显示民间资本“用脚投票”的信心不足。以合肥为例,2024年第一季度民间投资,占比一度达到惊人的50.3%[4]。在西安承载更大发展使命当下,必须要激活民营经济活力,遏制持续下滑势头。


相关资料来源:

[1]航空基地和阎良区实现“政区合一”,数据计入行政区范围;

[2] 2024年9月13日,央视网报道《7.0%、11.5%、7.9%……结构优、质效升 “数”看投资发展》

[3]2024年5月22日,新京报《减速城市·西安|投资下降、汽车业受挫 一季度经济仅增2.7%》

[4] 2024年5月21日,合肥统计局《2024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写在最后-

图片


以目前公布数据来看,2025年西安固投1%的预期增速,恐怕仍将大幅落后全省乃至全国水平。


纵观任何发展中的城市,一是离不开“规模至上”的推动力,二是要解决“效能优先”带来的产出比。西安,要在基建短板、产业韧性和民营活力三大实现突破。这些,事关超1300万的新老西安人。



-「城记」西安最新规划专项篇-
①经济:


文=城记智库  雨林

©版权声明:相关制图详见备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