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3

评论

11

9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网红洋媳妇」杨奇娜因低血糖去世:不要低估了这个“沉默的杀手”

“本人杨淙,带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告知各位家人们,吾妻杨奇娜于2025年4月2日上午,因突发低血糖与世长辞,终年38岁。”
——4月6日,社交平台账号“阿根廷奇娜”发布讣告时,许多人仍对“低血糖能致死”这件事感到震惊。

在大众健康视野中,似乎“高血糖”才是那个需要防的“老对手”。但就在我们把注意力锁死在血糖过高带来的并发症时,血糖过低却悄无声息地拿走了生命。

图片

低血糖,真的会致命吗?这个听起来像“反义词”的病症,其实可能更迅猛、更沉默、更让人猝不及防。

一、“低血糖”不等于“轻微问题”:认知偏差正在吞噬时间窗口

很多人对低血糖的认知,止步于“有点头晕”“吃块糖就好”。但医学上,低血糖的严重程度早已被明确定义:

级别

标准

危险信号

1级低血糖

血糖≤3.9 mmol/L

需警惕,及时摄入碳水

2级低血糖

血糖<3.0 mmol/L

已构成“显著低血糖”,需要干预

3级低血糖

无特定血糖值,但出现严重认知障碍

他人协助或紧急救治

也就是说,不是血糖值低到某个极限才危险,而是症状严重程度才决定生死。有些人即使血糖值尚未低至2级,却已经陷入认知混乱,甚至无法求救。

二、无症状 ≠ 无风险:50%的1型糖友可能完全“察觉不到”危险

“我没有什么症状,不像是低血糖。”

这句话,可能就是悲剧的前奏。

低血糖可怕之处就在于“无症状型”。长期患病的人群中,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交感-肾上腺反应会逐渐“钝化”,对血糖下降的反应越来越弱——直到认知功能都被影响,人才开始“感到异常”。

图片

数据显示:

  • 治疗25年后,50%的1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无症状低血糖;

  • 即使是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约10%会因长期病程丧失对低血糖的警觉机制。

这样的无声危险,极易错失早期干预时机,转瞬即成“严重低血糖”。

三、谁更容易中招?这些人群,风险更高

除了糖尿病本身,以下几个因素也会显著增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概率:

  1. 强化控糖治疗
    尽管控糖目标很重要,但过度追求“指标漂亮”可能反而导致频繁低血糖。2021年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就提出了“去强化治疗策略”,主张精细化个体管理。

  2. 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病患者降糖药代谢减慢、胰岛素作用增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3.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痴呆等情况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做出正确补救反应,是非常危险的组合因素。

  4. 病程长、年龄大
    糖尿病持续时间越久、年龄越大,身体对血糖变化的应对越差。

四、“吃糖预防”靠谱吗?小心越补越错

很多人以为,只要多吃点甜的,就不会低血糖。

错。大错特错。

血糖正常时,随意吃高糖食物,不但不会“保平安”,反而容易血糖飙升后又急坠——尤其是在胰岛素使用者身上,这种剧烈波动极易诱发真正的低血糖。

图片

正确做法应当是:

  • 晚间高风险者可少量加餐,但应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

  • 高危患者需随身携带速效碳水(如葡萄糖片)和糖尿病急救卡;

  • 运动前后应检测血糖并适量补充;

  • 孩子患病者,应让老师、亲友了解情况,并教会如何应急处理。

五、出现严重症状,必须紧急处理

若出现以下表现:

  • 昏迷、癫痫发作;

  • 认知混乱无法沟通;

  • 无法自行进食补糖;

此时,切忌强行喂食,应立即使用胰高血糖素肌注或皮下注射进行抢救,并尽快送医。

六、防低血糖,记住这“六件事”

  1. 控好原发病(糖尿病、肾病、肝病等)

  2. 避免饮酒,尤其空腹饮酒

  3. 体育锻炼前后监测血糖

  4. 随身备好含糖食物

  5. 配备急救卡

  6. 家庭成员、同事、老师同步告知风险与处理方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对“慢性病”提高警觉,却常常忽略了“突发”的致命风险。低血糖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被误解的沉默杀手

图片

而对于年仅38岁的杨奇娜来说,一次突如其来的低血糖,就悄然切断了她与世界的联系。她的离去,也许能唤醒我们对低血糖的再认识——它不是小问题,更不能掉以轻心

当你看到一个人脸色苍白、话语含糊、动作迟缓时,不要犹豫。递给他那颗糖,或许就能挽回一个家庭的完整。

参考资料:

[1]Henriksen MM, Andersen HU, Thorsteinsson B, et al. Hypoglycemic Exposure and Risk of Asymptomatic Hypoglycemia in Type 1 Diabetes Assess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8;103(6):2329-2335.

[2]Nakhleh A, Shehadeh N.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An update on pathophysiolog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World J Diabetes. 2021;12(12):2036-2049.

[3]Yun JS, Ko SH. Risk Factors and Adverse Outcomes of Severe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Metab J. 2016;40(6):423-432.

[4]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1): 14-46.

[5]Bansal N, Weinstock RS. Non-Diabetic Hypoglycemia. [Updated 2020 May 20]. In: Feingold KR, Anawalt B, Boyce A, et al., editors. Endotext [Internet]. South Dartmouth (MA): MDText.com, Inc.; 200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355894/

[6]Nakhleh A, Shehadeh N.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An update on pathophysiolog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World J Diabetes. 2021;12(12):2036-2049.

[7]Thieu VT, Mitchell BD, Varnado OJ, et 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severe hypoglycaemia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Current and new formulations of glucagon. Diabetes Obes Metab. 2020;22(4):469-479.

发送到百科下的摘录最少摘录 100 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3427支股票的诊断结果已出,散户赶紧输入代码,免费领取诊股报告
广告老卢说财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