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等关税生效后,美国多家品牌担心在国际市场会遭到抵制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63字,阅读需5分钟

1.美国自4月5日起对所有贸易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60个与美国有贸易顺差的贸易国家从4月9日起将面临更高关税。

2.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美国食品连锁行业直接影响有限,但全球市场对美国品牌的接受度正悄然发生变化。

3.由于关税实施和国家关系紧张,美国多家品牌如麦当劳、星巴克和百胜餐饮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复苏可能受到影响。

4.然而,这些品牌仍对全球扩张充满信心,如麦当劳计划到2027年将全球门店数量扩展至5万家,星巴克计划到2025年在中国开设9000家门店。

5.专家警告,如果各国对美国品牌持更负面的看法,他们可能会放慢审批进程,导致美国品牌的增长变得更加困难。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自4月5日起,美国对所有贸易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从4月9日起,对约60个与美国有贸易顺差的贸易国家征收更高关税。

图片

据外媒报道称,虽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食品连锁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因为大多数原材料是本土生产的,而且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得以豁免,但全球市场对美国品牌的接受度正悄然发生变化,美国多家品牌担心在国际市场上会遭到抵制,从而对企业的国际业务造成影响。

BTIG分析师彼得·萨利赫表示,像麦当劳(MCD)、百胜餐饮集团(YUM)、星巴克(SBUX)和达美乐(DPZ)这些品牌,一旦消费者因各种因素减少消费,它们将遭受重创。

“对于这些美国品牌来说,更大的问题在于,在这些国家中逐渐升温的反美情绪可能引发对西方品牌的抵触。未来几周,随着企业发布财报,我们可能会看到这种趋势是否已经开始显现。”

图片

另根据高盛的分析预计显示,全球范围内的消费抵制可能导致美国GDP减少0.1%至0.3%,换算过来,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将损失约280亿至830亿美元。

一、美国品牌国际化之路挑战重重

再把目光聚焦到美国各大快餐巨头身上,原本他们的国际市场原本正逐步从疫情的阴影中恢复,但现如今新关税政策和反美情绪或使这些品牌的复苏变得坎坷。

1、麦当劳的业绩亮点与隐忧

就拿麦当劳来说,上季度其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了0.4%,低于华尔街预期的0.91%跌幅。不过,麦当劳美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却同比下降了1.4%,原因是去年10月末的大肠杆菌疫情削弱了消费者信心。

图片

在国际市场,麦当劳在中东地区的同店销售额表现强劲,得益于以色列冲突影响的消退,同时日本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市场也呈现出“令人鼓舞的稳定迹象”。麦当劳首席财务官伊恩·博登表示,这些地区的业绩恢复给公司带来了希望。

如今随着关税的实施和国家关系的紧张,这种复苏能否持续尚未可知。

2、星巴克的艰难复苏

根据最新财报,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4%,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了6%,星巴克正努力在国内经济疲软和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寻求突破。

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曾亲自前往中国,试图寻找灵感。他表示:“这个市场充满活力,我们还需要探索更多的机会。”

图片

尼科尔接手之前,星巴克公司团队便已开始尝试通过技术、房地产和供应链等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寻找增长点。至于这些努力能否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中开花结果,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3、百胜中国的“价值型消费者”困境

百胜中国(YUMC)自2016年从美国母公司分拆后,始终在深耕本地市场。但最新数据显示,其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同店销售额,在去年第四季度分别下降了1%和2%。

图片

CEO屈翠容形容当前的市场环境“充满挑战”,并提到中国消费者如今更加注重“性价比”。

二、国际扩张计划恐遭“冷处理”

报道称,针对上述重重的困难,美国的这些快餐行业巨头对全球扩张抱仍旧充满信心。

麦当劳计划到2027年将全球门店数量扩展至5万家,这是其68年历史中最快的扩张速度。而在2023年,麦当劳还同意以18亿美元回购凯雷集团在其中国业务中的少数股权,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星巴克计划到2025年在中国开设9000家门店。上季度数据显示,美国和中国市场占公司全球门店总数的61%,其中美国拥有17049家门店,中国则有7685家。

图片

墨西哥卷饼品牌Chipotle也在积极扩展国际版图,该公司在2023年宣布了一项开发协议,计划在中东开设更多餐厅,加快国际市场的扩张步伐。

百胜集团旗下的塔可钟(Taco Bell)将国际业务视为“下一个增长引擎”,计划到2030年将国际门店数量从2024年的1153家增加至3000家。

图片

但萨利赫也发出了警告,表示这些扩张计划可能因各国对美国品牌的态度而遭遇“冷处理”。

“如果这些国家开始对美国品牌持更负面的看法,他们完全可以放慢审批进程,比如直接否决某些地区的扩张计划,这将让美国品牌的增长变得更加困难。”

Tematica研究公司首席投资官克里斯·维尔萨斯表示也表示,“可以说是一种‘连带效应’吧。鉴于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人们对某些美国品牌的热情可能会降低。”

图片

“看看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人们公开抗议,甚至有人退还特斯拉汽车。我们不禁要问,其他知名美国品牌在国外市场会不会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