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款降息潮来袭,房贷利率新一轮调降脚步声清晰可闻,降息利好落地时间不会太远。
2.今年4月以来,多地中小银行已出手调整存款利率,中长期限存款降幅更大。
3.《人民日报》发文表示,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
4.降息有助于房地产止跌回稳目标的达成,缩短购房者决策周期,加速库存去化。
5.除此之外,期待更多增量政策的落地实行,以改善经济预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最近,消息面传来两大关键信号,让房贷利率新一轮调降的脚步声清晰可闻。
我们关注到,在存款降息潮来袭的同时,人民日报在头版刊文称,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
可以预见的是,降息利好落地的时间,应该不会距离大家太远。
信号释放,降息正在加速落地
4月9日,“又一波存款降息来袭”的话题,成功冲上热搜。银行存款利息的调降,意味着贷款降息也离大家近了一步。
报道称,4月8日起平安银行某存款产品3年期利率下调40BP,利率由2.05%降至1.65%。
不止平安银行,今年4月以来,已有多地中小银行出手,对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整体来看,不同银行调降幅度不一,中长期限存款的降幅更大。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辽沈银行、众邦银行、新安银行等地方中小银行及民营银行,密集启动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其中,新安融兴村镇银行调整后整存整取1年期、2年期利率均为1.95%,3年期、5年期利率均为2.05%,各期限均下调了10BP。
广西西林农商行调整后2年期、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1.60%、1.90%、1.95%。对比去年11月6日起执行的利率,此番调整各期限分别下调了25BP、45BP、40BP。
这对期盼贷款降息的意向购房者而言,无异于添了一把兴奋剂。存款利率的主动调降 ,可为贷款利率的下行提供缓冲空间。
商业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可减少银行付息支出,从而对冲贷款端利率下降带来的收入减少,维持净息差的相对稳定。
2024年,在LPR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前,各家银行也是通过多次存款利率下调,以实现部分抵消利率下调的影响。
除了存款降息铺路,《人民日报》的最新发声,也让大家笃定贷款降息利好将近。
4月7日,《人民日报》在第01版刊发题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文章。文章指出,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
根据『波哥聊楼市』梳理,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官方在公开场合至少强调了十遍2025年将要降息的政策。
而且,关于降息时间节点的表述,也从此前的“适时”、“择机”,变成了现如今的“随时”。
贷款利率降息,正在加速落地,最快可能在本月就将调降到位。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4月21日央行公布的新一期LPR。
降息,多重因素下的必然选择
从官方表态的密集度可以看出,今年的降息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不会有变。
那么,2025年降息的预期为啥这么强烈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在居民消费方面,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项着重抓好的工作任务。
为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今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具体包括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等。
降息,无疑是减负担、促消费的一大有力举措,而且显效也相对较快。
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存量房贷利率的批量调整,惠及超5000万户家庭、1.5 亿人口,每年减少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1500 亿元,有力支持稳定市场信心,促进扩大消费和投资。
在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降息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刺激工具。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弱复苏”阶段,房企现金流压力与居民购房观望情绪并存。楼市库存的消化,开发商债务压力的化解,都需存量和增量政策的落实。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79891万平方米,这是近年来的历史高位。
房地产市场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对于库存“堰塞湖”问题的消解,至关重要。而房贷成本的下降,可缩短购房者决策周期,加速库存去化。
简而言之,降息政策的落地,有利于房地产止跌回稳目标的达成。
另外,在宏观层面,降息有利于融资成本下降,对于经济预期的改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贷款利率的下调已成定局,但其效果不仅取决于降息幅度,更依赖于政策协同与市场信心的长效修复。降息之外,期待更多增量政策的落地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