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卒中后心脏功能障碍的“脑内密码”:朱遂强教授团队揭示关键梗塞部位 | AAN 2025

图片

4月5日-9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的第77届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年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遂强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539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病变-症状映射(VLSM)技术,揭示了卒中引起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关键梗塞部位。不仅为PSLV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未来开发神经调控治疗策略指引了方向。




卒中后左心室功能障碍(PSLVD)是卒中-心脏综合征的一种亚型,与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被认为是卒中引起的中枢自主神经网络(CAN)功能紊乱的结果。然而,导致PSLVD的具体CAN成分仍不明确。


研究方法


回顾性筛选2015-2022年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并最终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纳入标准:(1)经MRI确诊的首次缺血性卒中;(2)卒中后三天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标准:①有局灶性脑损伤史;②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手术等病史;③严重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手动分割梗死区域并进行空间标准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于反映心室功能。


在FSL Randomise中进行基于体素的病变-症状映射(VLSM),以测试病变位置与LVEF的关联,同时控制六个协变量(病变体积、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采用10倍交叉验证,以检验VLSM结果的稳健性和普适性。每位患者的病变与外部VLSM图的交集被量化为“位置影响评分”。LVEF残差(剔除六个协变量)用于与位置影响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


共纳入1,539名符合条件的患者。VLSM发现小脑蚓部的一个显著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而前扣带皮层(ACC)和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的簇与LVEF呈正相关(TFCE-PFWE<0.05)。结果在交叉验证中具有高度可重复性。位置影响评分与LVEF显著相关(Spearman r=0.125, P<10-6)。


研究结论


涉及小脑蚓部的病变可能增加心室功能减退的风险,而涉及ACC-mPFC的病变可能导致心室功能亢进。这些关键区域可能成为治疗卒中或其他病因引起的心室功能障碍的有前景的神经调控靶点。

参考文献:

Chensheng Pan, Yuchao Jia, Zhou Zhu, Suiqiang Zhu. Strategic Infarct Locations For Stroke-induced Left VentricularDysfunction.AAN 2025.DOI: 10.1212/WNL.0000000000211744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