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源自美国“The War Zone”网站,经本人编辑整理后以飨读者。
中国 J-36 无尾隐形战斗机被目击到进行了第二次试飞
中国的两种无尾战术喷气式原型机中较大的那种再次升空,距其首次飞行已经过去了近三个月。这只是我们第二次获得的它在空中飞行的证据,第一次是在12月26日,大概是在它的首飞期间。那天,人们从空中拍摄到了两种北京的新式重型战斗机,它们的设计前所未见。
这些最新试飞照片的曝光,为这架巨大的战术喷气式飞机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歼-36隐形战斗机从市区上空飞过。
目前曝光的这种飞机被非正式地称为“歼-36”。该机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当它从该公司的厂区起飞时被首次目击到。从行星实验室提供的卫星照片分析来看,去年11月至12月期间,在机场试飞线上搭建了一个大型机棚,足以容纳该机宽大的机翼。这个机棚可以让该机在不暴露于外界视线和卫星监控的情况下进行飞行前的准备和最终检查,同时也能遮挡风雨,这对于持续测试至关重要。
跑道端的新机棚紧挨着已有的一排10个较小的机棚,这些较小的机棚用于容纳成飞生产的歼-10和歼-20等现役战斗机。去年8月份,在机场主停机坪上还搭建了一个非常相似的机棚,周围设有控制出入的屏障,可能是为了阻挡视线并限制进入。歼-36的原型机可能会在这里进行维护,然后在试飞前被转移到跑道端的另一个机棚。
J-36战斗机在降落过程中飞越市区街道。
从我们今天看到的视频和图片来看,有两个视角尤其值得关注。当然,我们也得提醒一句,网络上出现的关于中国军事装备的图片,有可能经过修改甚至伪造,不过目前这些图像看上去非常真实,而且与我们此前看到的首飞照片高度一致。
首先是如下图的侧面视角照片,让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该机独特的背部进气口和座舱盖。这两者都是该机型极具特色的设计。座舱盖与前机身的上部轮廓线非常流畅地融合在一起。该机座舱采用并列双座布局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考虑到它非常宽阔的机头部分。从这张侧面照片中可以看到隆起的机背进气口,呈现上缘前伸、侧缘后掠的独特造型,这些特征使我们能进一步确认它使用了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设计。
第二张照片则显示了歼-36在终端操作(复飞或起飞)过程中三台发动机全部打开加力的情景。这一画面既震撼又罕见,因为按照战术喷气式飞机的标准,采用三台发动机的布局无疑是异乎寻常的。从这张照片中还可以看到,该机两侧机翼接近翼梢处的大型开裂式阻力方向舵。
就像我们以往看到的几乎所有备受关注的新型中国军备一样,随着测试的开始,“偶然”拍摄到的试飞照片质量和数量都会增加。因此,我们应该能看到更多有关歼-36的视频和照片。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能解答更多有关这种神秘喷气式飞机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国“J-50”无尾隐形战斗机的最新照片
自从中国的另一种下一代无尾战斗机首次出现在天空三个多月后,该机的新照片再次出现了。
这种由沈阳飞机公司研制的无尾隐形战斗机的新照片为其独特设计提供了更多视角。这种飞机被非正式地称为“歼-50”,是中国在2024年12月26日亮相的两种下一代无尾重型战斗机设计之一。另一种更大的有三台发动机的型号,俗称“歼-36”,是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
目前尚不清楚这张新照片是来自最近的试飞还是来自12月26日的试飞。虽然我们已经看到较大的歼-36在首次公开试飞后又进行了更多试飞,但歼-50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出现在空中了。
歼-50战斗机试飞的远景照片。
新照片比我们之前看到的任何一张照片都更清晰地展示了这种先进喷气式飞机的侧面。值得注意的是,该机的机身侧面很可能有弹药舱,与F-22“猛禽”和歼-20战斗机上的弹药舱大致相似。我们还看到机头下方有一个棱角分明的凸起,这可能是一个不透明的占位部件,其位置将用于安装类似于F-35和歼-20战斗机上的多棱面光电系统。
该机的座舱盖在照片中隐约可见,但我们仍不清楚其形状以及它是如何与机身融合的。一些人最初质疑这种飞机是否是有人驾驶的,因为其座舱区域不够清晰,但所有迹象都表明它是一种有人驾驶的战斗机。
该机明显的“拉姆达”(λ)形机翼在照片中一览无遗,还可以看到该机最独特的特征:铰接式翼梢,而且右侧翼梢正在偏转。二维发动机尾喷口也清晰可见,可能具备推力矢量功能。该机的前起落架可以确认为双轮,而主起落架为单轮。这并非新发现,但是这凸显出该设计与成都超重设计之间的重量级差异,后者的主起落架采用了串列双轮设计。前起落架舱门还为我们提供了机身下的机腹中心线上有“狭槽”的新证据。
这张歼-50战斗机的照片是上面那张照片直接放大的,所以很多细节看不清楚。
该机外观上最雅致的结构就是进气口。其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口(DSI)的隆起部分的前端与机头直接融合,DSI隆起的外侧围绕着梯形进气口,这部分结构在照片里的尤为清晰。这种布局比歼-36上类似F-22带附面层隔板的进气口更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后者的背部进气口上也采用了DSI设计。
在某些方面,这种飞机看起来比成都的同类飞机更先进,尽管它们在尺寸和重量上属于不同级别。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设计是否与一个项目及其既定目标有关,还是针对两个专注于不同的作战能力组合、但又有一定重叠的独立项目。
当中国正在大力发展下一代隐形战斗机之际,作为涵盖广阔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的一部分,美国空军正在着手其第六代战斗机、被定名为F-47的设计工作。波音公司赢得了该合同,迄今为止仅提供了两张飞机渲染图,两图均显示出带有鸭式前翼的低可探测性设计——这一特征历来与隐形设计相悖,而中国的这两种新飞机中没有采用该设计,但是现役的歼-20上却有鸭翼。美国海军也即将宣布其F/A-XX第六代战斗机的选型。
美国空军的第六代F-47隐形战斗机。
虽然许多人在网上宣称中国在战斗机设计上已经超过美国,因为他们有两种无尾隐形战斗机在试飞而美国却没有,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美国国防部多年来一直在试飞至少两种NGAD验证机,一种来自波音公司,一种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只是迄今为止披露的验证机。这些验证机的飞行属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领导的一项计划的一部分,而且海军也参与了该计划。美国对无尾隐形战斗机设计概念的测试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尽管如此,正如我们在最初的分析中详细阐述的那样,中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在作战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方面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而且这种进步只会加速。
换句话说,差距正在缩小。
正如中国新型高科技武器的照片所呈现的一贯情况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应该会看到这两种飞机越来越多的细节。所以,我们应该能在不久的将来从它们的设计中获得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