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球都在屏住呼吸看华盛顿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韩国,那个曾在历史夹缝中习惯性低头的国家,再一次低头了。
4月8日,韩国现任“代理总统”韩德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高调表态:韩国不会像中国那样反击美国的关税政策,而是要努力与特朗普政府“谈成一笔交易”。他的原话是:“我们不打算走对抗那条路。”听上去像是温和理性,实则是一封委婉的投降书——还未开战,就宣布不反抗,这种外交姿态实在罕见。
不是外交,是一场“高级点头”
特朗普的“关税风暴”这次来得毫不含糊。他不仅对韩国的钢铁、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重税,还把这位美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直接纳入“全球惩罚名单”。这对一个出口型国家而言,简直是釜底抽薪。
可面对这样赤裸裸的打压,韩德洙却一脸“感激涕零”。他说韩国“非常希望能谈判”,并称美韩之间的同盟关系“非常强大”。言下之意是:就算你打了我一巴掌,我还是愿意坐下来和你谈感情。甚至在采访结束后,韩德洙立马给特朗普打了通电话,特朗普随后在Truth Social上发帖,称这通电话是“一次极棒的交流”。这可真是“现代版的讨赏”,而韩德洙,堪称精致的“讨好型人格”。
这番表现与中国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北京已经明确表示会“战斗到底”,并称特朗普的举措是“错上加错”。可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对峙正在走向激化,而韩德洙选择的不是中立,而是彻底站队——站在了跪着的那一边。
“临时总统”的权力焦虑与经济赌局
别忘了,韩德洙可不是一个正常程序上台的总统。他是在尹锡悦因“戒严风波”被弹劾下台后才临时上位的。但更讽刺的是,他自己也在两周后因为拒绝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再度遭遇弹劾,直到今年3月底才被勉强复职。
这样一个连椅子都没坐热的临时掌权者,现在却试图替韩国在全球贸易战中找一个“台阶”。问题是,这种没有底气的“谈判”,在特朗普眼里,恐怕只是一次轻松的碾压而已。
特朗普的贸易战毫不掩饰他的意图。他说:“我们会达成一笔对美国公平的交易,不一定对其他国家公平。”白宫的经济顾问纳瓦罗则在《金融时报》上直白写道:“这不是谈判,这是国家紧急状态。”意思就是,美国不想谈条件,只想单方面勒索。
所以韩德洙手握的,是一张根本无法生效的“空头支票”。他所谓的“协商”,不过是给美国提供一个更方便征税的平台。换句话说,他不是在谈判,而是在找个体面跪下的方式。
与其说是“理性”,不如说是“算计”
当然,韩德洙不是没文化、没经历的官僚。他出身哈佛,是经济学博士,研究的课题正是如何帮助韩国应对外部冲击。他还曾是韩国驻美大使,参与谈判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说是“制度派”里的老谋深算。
这一次他不对抗,正是因为太清楚:特朗普是不会退让的,而韩国也没有中国那样的市场体量可以和美国互搏。他需要为韩国企业争取喘息时间,也需要为自己赢得些政治筹码,毕竟6月的新总统选举临近,谁也说不好他能不能坐稳这个位子。
但这种“现实主义”的底色太浓,已经让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姿态彻底塌陷。你可以谈判,但不能在还没开口前就把刀交给对方。你可以争取利益,但不能牺牲尊严作为筹码。
韩德洙在采访中还声称,全球化“永远不会死”,并援引上世纪30年代的贸易战历史,提出要“合作共赢”。但显然,这套“温和派”的话术,对特朗普没用,对当今世界也没用。现在的国际博弈,靠的不是风度,而是实力与态度。而韩国,正迅速丧失这两样东西。
“三国会谈”成了摆设?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几天前,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部长刚刚举行了一场会晤,外界普遍解读为亚洲主要经济体试图联手应对特朗普的“经济核弹”。但韩德洙却急着撇清关系,说那只是“一次例行会议”,并强调“这不是什么反美联盟”。
他甚至还强调,三方如果联手反击,反而“不利于全球贸易发展”。这话简直像极了特朗普嘴里的台词:“反抗就是扰乱秩序。”只不过,这次说出这话的,是一位亚洲国家的总统。
虽然中日韩三国在历史问题上存在较为复杂的分歧,但在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韩国,显然不愿成为那个出头鸟。它更愿意当那只站在鹰爪下撒娇的麻雀。
韩国的未来,不在白宫的嘴角
韩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在2024年达到了1970亿美元,其中韩国对美出口高达1280亿美元。但与此同时,美国对韩的贸易逆差也逼近660亿美元。对于“逆差过敏”的特朗普来说,这是动手的最佳理由。
现在,韩国的钢铁、汽车、家电行业将承受沉重打击;三星、LG、现代等国民企业恐怕将不得不调整产业链甚至裁员;而韩国民众最终将用自己的钱包为政府的“外交跪姿”买单。
韩德洙说得好,“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事”,但这话如果换一种语气说,就是:“咱们已经没办法了,能拖一天是一天。”
他的算盘很简单:现在谈、现在忍,等新总统上台再说。但问题是,美国早就不是那个你能指望换一届总统就能翻篇的国家了,特朗普回来了,而且是满血复活。而韩国,如果不变换姿态,很可能被他当作“最容易下嘴的一块肉”。
一个“代理人”的历史注脚
历史会记住这场贸易战,但未必会记住韩德洙。作为一个“临时总统”,他上任不到十天,就遇上全球经济暴风骤雨;作为一个技术官僚,他用的是精英逻辑来处理民粹危机;作为一个曾经代表国家利益的人,他选择的是妥协而非抗争。
他不愿激怒特朗普,也不愿站在中国一边,更不敢拉上日本。于是他选择一个人站在原地,对着白宫鞠了一躬。
但现实不是书面外交。国际关系不是“好好说话就能解决问题”的辩论赛。真正的博弈,是敢不敢在关键时刻拍桌子。而这一点,韩国还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