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称中国人“乡巴佬”,辱华言论曝光,反被美国网民提醒莫忘来时路

2025年4月4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一次公开讲话中发表了争议性言论,称美国“向中国乡巴佬借钱,购买中国乡巴佬制造的东西”。这一言论不仅侮辱了中国,也暴露了他对全球化和中美经济关系的偏见与无知。这番表态引发广泛关注,涉及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债务问题的根源,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我们将从这些角度客观分析万斯言论背后的逻辑和现实问题。

全球化:美国是受益者,而非受害者

万斯将全球化描述为美国经济问题的罪魁祸首,认为全球化只给美国带来了债务和廉价商品。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全球化不仅是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其科技、金融和企业扩张的基础。

图片

在全球化初期,美国企业主动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其中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企业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完善的产业链,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了巨额利润。例如,耐克、沃尔玛等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制造”。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也从全球化中获益,通过进口中国商品享受低价和丰富选择。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额达到4389亿美元。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美国市场需求,也提高了普通家庭的生活质量。全球化让美国以较低的成本享受了全球资源和市场带来的红利,万斯所谓“全球化只带来债务和廉价商品”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中美经济关系:互利共赢的典型

万斯的言论试图将美国的债务问题归咎于中国,但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其重要的出口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6882.8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1636.24亿美元。这一贸易关系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也让两国在全球化中形成了深度依赖。

图片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全球化的直接结果,也是美国企业主动选择的结果。美国企业通过在中国设厂,获得了更高的利润,而中国通过出口获得了经济增长动力。这种合作关系的核心是互利,而非单方面的依赖。万斯将这一关系简单地归结为“向中国乡巴佬借钱”,不仅有失公允,也忽略了美国自身在这一关系中的获益。

美国债务问题:归因于自身政策

万斯提到美国背负巨额债务,并试图将这一问题归因于全球化和中国。然而,美国债务问题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的财政政策,而非全球化。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债务规模从2000年的5.6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6万亿美元,增长了6倍。这一问题主要由政府长期赤字支出造成,包括税收不足、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

图片

此外,美国的债务问题还与其货币政策密切相关。通过美元霸权,美国可以不断印刷货币和发行国债,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购买全球商品。这种模式不仅帮助美国维持了高消费水平,还让其金融资本获得了巨额利益。因此,美国债务问题并非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其自身政策的结果。

万斯言论的政治目的

万斯的言论不仅充满偏见,还反映了其政治目的:试图通过攻击中国转移国内矛盾,吸引选民支持。万斯本人出身于俄亥俄州的贫困家庭,他的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详细描绘了美国锈带地区的社会问题。然而,他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变得更加宽容,反而让他对他国更加苛刻。美国民众认为其同为乡巴佬出身的网红,其言行与书中描述的“底层代言人”形象背道而驰。

万斯的言论试图将美国的问题归咎于全球化和中国,但实际上,美国的经济问题根源在于国内政策失误和社会结构性矛盾。通过攻击中国,他转移了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结语

万斯的言论试图将美国的经济问题归因于中国和全球化,但事实是,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美国债务问题则源于其自身政策。万斯的偏见言论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暴露了其政治目的。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时代,中美两国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彼此的角色,为全球经济的未来寻找新的合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