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珍珠贝”文化地标即将掀开面纱 汕尾文化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晓雨报道:4月8日,汕尾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机械轰鸣声中,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圆满完成,这座总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的“珍珠贝”文化地标建筑主体结构正式全面封顶。

据悉,汕尾文化中心项目由中建科工集团承建,选址于汕尾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紧邻汕尾高铁站,交通极为便利。项目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内部规划精妙,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三大功能组团于一体,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艺术创作、科学教育、青少年实践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中枢。

该项目设计独具匠心,以汕尾当地特色贝类“珍珠贝”为设计灵感源泉,深度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将汕尾海洋文化的精髓融入建筑之中。外立面设计取形于贝壳层叠之态,通过超长曲面GRC幕墙、异形清水混凝土斜墙等创新工艺,巧妙地打造出“海浪托举珍珠贝”的动态意象,既美观又富有象征意义。

“这是我在家乡的首个作品,初衷是将其打造成汕尾文化的展示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罗建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设计好这座意义重大的文化新地标,罗建河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反复研讨,力求让每一处设计细节都能精准承载汕尾文化的深厚内涵。

目前,项目二次结构、综合机电工程已完成30%,室外管网工程完成60%,幕墙工程预埋件更是100%完成,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项目将进入人防工程、幕墙外立面施工、园林景观工程、机电调试、室内精装等攻坚阶段。

汕尾市文化中心作为汕尾市首个综合性文化设施项目,不仅是对外展示汕尾文化的“城市文化客厅”,更是解码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红色基因谱系的“钥匙”。项目将彭湃精神转化为新时代“数字”符号,让本土红色遗址等宝贵红色资源更加具象化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对于汕尾而言,这座文化中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向湾区、全国展示汕尾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