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绵阳干部和教师中
开展的党史教育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教育。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正规化的干部理论学习时,中央宣传部就安排组织干部和教师学习《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四门课程,首先进行党史教育。按党中央部署,1955年5月,四川省委举办“理论教员训练班”,培训讲“中共党史”的理论教员。1955年9月到1956年8月,在全省干部和教师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是新中国成立后笔者经历的四川第一次党史教育。“训练班”学习后,笔者先后任绵阳县委宣传部和地委讲师团理论教员,绵阳县政治学校副校长,给绵阳县干部、教师和地专机关干部讲“中共党史”。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与认真态度,至今还记忆犹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绵阳的干部和教师中,除随军南下的地、县级领导干部和入党时间较早的地下党员,对党史知道得较多外,绝大多数干部和教师虽经历过新旧社会,知道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对外没有国家主权和国际地位,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受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代表其利益的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又看到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打败了头号帝国主义——美国,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短短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从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空前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因此,都由衷地痛恨旧社会,热爱新中国,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但对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的五四运动,怎样促成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怎样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蒋介石怎样在帝国主义指使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大批工人和共产党员,使革命进入低潮;“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怎样“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道路,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怎样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怎样确立了毛主席在军队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随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还知道得很少,所以在当时开展党史教育很有必要。
这次党史教育,使广大干部和教师系统地了解了“中共党史”,从大量史实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是30多年来中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知道毛主席等革命家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大批革命先烈不怕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国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懂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才能统一富强,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过幸福生活,从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一些同志提高思想觉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后,还志愿加入党组织。1955年至1956年,绵阳县共发展党员1196人,全县党员人数由1955年的2607人增加到1956年的4537人,党组织(包括党委、党组、总支、支部)由1955年的71个增加到1956年的447个,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这次党史教育,对全国提前实现“一五计划”,1956年顺利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化三改造”任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次党史学习,以胡乔木同志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为基本教材,结合学习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按照《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划分的“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1年—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1937年)、“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四个阶段,分四个单元进行学习。每个单元都有包括学习要点、时间安排、学习文件、思考讨论题等内容的学习计划。
这次党史教育,各级领导很重视。绵阳地委书记彭华亲自到一些县挑选讲“中共党史”的理论教员。绵阳县开始学习党史时,县委第一书记吴儒玢给干部作动员报告,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她还多次叫笔者汇报学习党史的情况,对学习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革命经历给大家讲解。地专机关和县级机关干部的学习,由地、县直属机关党委和政治学校负责,区、乡干部的学习由区委、乡党总支领导,各机关、单位的学习由党支部负责。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工作再忙也要按学习计划自学、听课和参加讨论,为大家树立榜样。
为做好这次党史教育的教学和辅导工作,绵阳地委按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提出的选拔理论教员的条件〔即历史清楚,中共正式党员,具有政治常识和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行政20级(区科级)以上者〕,从各县和地直机关选派17名干部和10名教师,到“四川省委理论教员训练班”学习《中共党史》。党史教育开始后,为保证讲课质量,地委决定成立讲师团,理论教员调到地委讲师团集体备课,然后到地专机关和各县去讲课。各单位都配备学习辅导员,管理学习和进行辅导,50人以上的单位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不足50人的单位配备1名兼职辅导员。
那时各单位的作息时间由地、县委办公室统一制定《作息时间表》。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六上班工作,星期日休息。上班时,每天早上六点半至八点学习一个半小时,或晚上七至九时学习两小时。早上或晚上根据各单位的情况自行安排,但每天都要坚持学习,缺课要补。下乡、出差要“书本随身带,有空学起来”,回单位后向党支部汇报学习情况和学习心得。多数单位办有黑板报,公布学习心得和表扬学习中的好人好事。冬天天亮得晚,如遇停电,就照起煤气灯、点起煤油灯学。乡(镇)干部实行“二、五制”,利用逢场天从乡下回机关的机会,每周学习两个上午。
大家学习党史都很认真,热情很高。笔者第一次早上给绵阳县级机关干部讲“中共党史”,是在县委机关大礼堂,人多坐不下,后来就安排晚上在专区大礼堂讲课,能容纳800多人的大礼堂基本上坐满了。那时专区大礼堂没有扩音设备,每次都要自带话筒、音响去上课,电灯不太亮,不少同志就打起手电筒记笔记。当时区上还没有礼堂或大会议室,不逢场的时候下乡给区乡干部讲课,每次讲半天,大家都自带小板凳或小竹椅,坐在区委机关的院坝里听课。
学校教师利用寒假集中学习。1955年寒假,绵阳全县800多位小学教师,都到城区的北街小学(现绵阳四中)学习《中共党史》,由县文教局副局长主持,县政治学校的老师分组辅导,时间1个月。城区教师住在家里按时来参加学习,区、乡教师自带被盖睡地铺住在学校的教室里。在学校的大操场上讲课,按照“中共党史”的四个单元,我去讲了四次、四个上午。大家都带上小板凳坐在下面认真听课,天气很冷,寒风刺骨,仍不停地记笔记,不少教师的手都冻红了。几十年后有次我上公交车,一位我不认识的老人忙叫孙儿给我让座,他说:“这是给爷爷讲党史的老师!”坐下后摆谈中才知道,他就是参加学习的乡村教师,可见大家对这次学习党史的印象之深。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