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打鸟”火上热搜!云南喊话,“花鸟使”快来

日前,演员李现因热爱观察和拍摄鸟类,收获了来自生态环境部的认可。


@生态环境部 发文称,喜欢摄影的当红演员李现,果然不负“花鸟使”之名,以一己之力带火了#玉渊潭打鸟#在内的N个话题,成为这个春季破圈的现象级讨论。


图片

不少网友表示:
“什么时候来我们这‘打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国各地文旅部门闻风而动
在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上“喊话”李现
邀请他来自己的城市
北京、武汉、盐城等文旅↓


图片


图片



大理文旅更是连发多条邀请:

谢之遥再回家乡“打鸟”

在家门口就能“打鸟”

还有许多限定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谓“打鸟”,是摄影爱好者约定俗成的用语,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与“打靶”类似,强调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伤害鸟类。


云南的山川湖泊
是鸟儿永远的庇护所
鸟儿灵动的身姿
又为云南注入鲜活生命力
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
越来越多的人踏上
云南这片观鸟、“打鸟”圣地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循着“打鸟人”的足迹
“云”观鸟吧~


中国犀鸟谷——石梯村


图片

石梯村 郑山河 尹以沛 摄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

当雨水渐少、旱季来临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

就迎来观鸟季

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村民

便早早收拾好家里的民宿

开始迎接“几乎天天客满”的

游客住宿高峰期


图片

游客在石梯村观鸟 郑山河 尹以沛 摄


石梯村

森林覆盖率超过90%

全村有记录的鸟类超过450种

全国鸟类物种中

超1/3都能在这里拍到


图片

双角犀鸟 郑山河 尹以沛 摄


灰孔雀雉、红腿小隼、栗头蜂虎等

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众多

冠斑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双角犀鸟

3种犀鸟在石梯村

都有稳定的繁殖点

被称作“中国犀鸟谷”

“活着的鸟类博物馆”


图片


春江水暖时

谚语“不打春日三月鸟”

逐渐变成了“春意满林好‘打鸟’”

为了拍摄到最佳画面

摄影爱好者们一待就是好几天


图片


石梯村依托丰富的鸟类和

独特的民族人文资源

采取“政府+协会+合作社”模式

实现了从“砍树人变护林人

狩猎人变护鸟人、贫困人变鸟导游

贫困村变旅游村”的蜕变

每年接待观鸟游客2万余人次


中国的鹦鹉天堂——普洱芒坝


图片

茨竹林村芒坝“鹦鹉寨”远景 图源:“茶城思茅”微信公众号


北回归线以南,澜沧江下段

天光乍现,薄雾苍茫……

芒坝村

在鹦鹉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中醒来


图片

芒坝村每天早晨立于枝头的大紫胸鹦鹉


这里

宁静清幽、民风淳朴

是布朗族世代居住的古老村寨

这里

物种丰富、鸟类成群

被摄影界称为“世界级拍鸟圣地”

“中国的鹦鹉天堂”

“中国最佳野外动物拍摄基地”


图片

大紫胸鹦鹉


芒坝村的野生鸟类资源十分丰富

特别是鹦鹉

芒坝周边

有不少古老的大叶榕树,枝繁叶茂

有300只左右的大紫胸鹦鹉

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这里

所以人们也称这里为“鹦鹉寨”


图片

摄影爱好者在鸟塘拍摄 图源:“茶城思茅”微信公众号


每年12月到来年7月

来芒坝观鸟的人比较多

多年以来,村民们建设民宿、农家乐

并为摄影爱好者提供

住宿、餐饮、摆渡等服务

每年接待上千人次摄影和观鸟爱好者

如今

这里鸟类已经超过400多种

成为了广大摄影观鸟爱好者的热衷之地



大 理 剑 湖


每年11月中旬
迁徙越冬候鸟
成批的飞抵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剑湖湿地

图片

云南网记者 段苏航 通讯员 高文 杨杰斌 摄

巡护人员在日常监测时发现
上千只绿翅鸭、赤麻鸭等候鸟
聚集在这里
它们或悠然觅食、或嬉戏玩耍
为冬日的剑湖增添了生机

图片
中贼鸥现身大理剑湖湿地

大理剑川剑湖湿地
位于中国西部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上
这里既是候鸟迁徙的集结点和停歇地
也是云贵高原上水鸟越冬的重要栖息地
冬日的剑湖
天上飞鸟群起群落
湖面渔船星星点点
美如水墨画
成为观鸟季节最为壮观的亮丽风景

图片
图源:大理剑川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在这里
人们可以观赏到多种珍稀候鸟
除了有“凌波仙子”水雉
“鸟中大熊猫”黑鹳
“世界上最漂亮的水鸟”紫水鸡
剑湖湿地还是
黑鸢、铜翅水雉、灰鹤、彩鹮等
鸟类的理想家园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横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屏边、河口、蒙自、个旧四县(市)

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

这里不仅有众多常见鸟类活跃的身姿

更不乏诸多珍稀品种


图片

灰孔雀雉 卢子介 图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

有灰孔雀雉和绿孔雀2种

它们羽色华丽、姿态优雅

是保护区内当之无愧的明星物种


还有多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

白鹇、白腹锦鸡,长尾阔嘴鸟

……

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


图片

图源:“大围山森林公园小助手”微信公众号


在保护区的不同片区

观鸟、拍鸟地点多样、各有千秋

屏边片区的苔藓常绿阔叶林

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溪边灌丛可见紫啸鸫

河口片区湿地与河流环绕

冬季水鸟聚集

能看到赤颈鸭、白鹭等

蒙自与个旧片区的次生林和人工林林缘

吸引了红嘴蓝鹊、画眉鸟等林鸟


图片
白鹭鸶


其最佳观鸟、拍鸟时机为春秋两季

春季是繁殖期

雄鸟展示艳丽羽毛求偶

且有候鸟迁徙

能看到更多种类

秋季气候凉爽、果实成熟

南迁候鸟在此觅食


图片

蒙自市长桥海湿地的候鸟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毛欢 罗浩元 张琦 沈少雄 胡剑心 摄


图片

蒙自市长桥海湿地的候鸟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毛欢 罗浩元 张琦 沈少雄 胡剑心 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为云南撑起“高颜值”的同时
也孕育着生命的奇迹
鸟类便是这场生命盛筵里最灵动的精灵

如果你对鸟类拍摄也充满好奇
文明观鸟、“打鸟”要注意
👇

■ 观鸟


观察鸟类,需要一个便携望远镜。如果是观察平常的林鸟,就用双筒望远镜,如果观察飞得很远的鸟类,如去野鸭湖观察水鸟,就用高倍单筒望远镜。


■ 记录观察到的鸟类


观察记录当天看到了哪些鸟种,需要一个记录本和一本鸟类图鉴。


■ 拍鸟


需要相机、镜头、三脚架等。建议初学者,一般情况下手持,可增加拍摄的灵活性。拍鸟要去户外,可以戴个帽子、背个背包。


■ 保持距离,避免干扰


观鸟及拍摄野生鸟类时应注意与鸟类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大声喧哗、追逐鸟类和使用闪光灯等行为,以免对鸟类的正常活动造成干扰。


■ 抵制“诱拍”“棚拍”行为


应去观察和记录在自然环境中的鸟类,各种形式的“诱拍”和“棚拍”行为会增加鸟类意外伤亡的风险,投喂食物可能导致鸟类改变自然迁徙规律、居留习性和集群行为,威胁鸟类的生命安全。


 不做干扰鸟类正常繁殖的行为


不要破坏鸟巢、暴露巢址的拍摄和观察,在鸟类繁殖期要注意远离鸟巢及雏鸟所在区域,防止对鸟类繁殖行为造成严重干扰。


 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打鸟”


选择合适的观鸟地点,遵守公园、保护区等场所的管理规定,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禁止破坏树木、花卉等行为,不乱丢垃圾,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观鸟和拍摄鸟类时要注意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前往其他地区观鸟和拍摄时,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做一个文明礼貌的观鸟人。


来源:@生态环境部、@大理文旅发布厅、新华网、茶城思茅、人民日报、“保山发布”微信公众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等
编辑:段杉杉 代娇阳

二审:张晓晖

三审:姬祥虎

终审:王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