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这个会议,所有人都在“催”

图片

往届(第16届)合影

在化学的奇妙世界里,催化是最神奇的“魔法”,让一切加速改变,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四个月后,一群致力于研究“魔法”的“催化魔法师们”将现身西湖,探讨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2025年8月24至28日,第20届国际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会议(ISHHC20)将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举行,来自亚洲、北美、欧洲、南美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专家学者、业界知名人士将齐聚西湖,共同探讨“Shaping the future of catalysis through innovation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这一主题。


国际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会议(ISHHC20)是催化领域的“顶会”,197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首届会议,此次“西湖之行”是它诞生50多年来首次走进中国


图片


汇聚一批全球顶尖“催化魔法师”


对于催化,大家并不陌生。从两百年前瑞典化学家Jöns Jacob Berzelius发现“铂黑”催化乙醇氧化生成乙酸至今,催化已成为当今化工产业的核心科技,也在生命健康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的关键要素

那么,什么是均相催化?什么是多相催化

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是催化反应的两种主要类型,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作一个简单的比喻:均相催化就像把盐(催化剂)直接溶解在水(反应物)里,盐和水完全混合,每一勺都能尝到咸味;多相催化就像用滤茶包(催化剂)泡茶,茶叶(催化剂)被包在滤袋里,水(反应物)流过茶包变成茶水,但茶叶不会混进茶水里。

均相催化的催化剂结构通常是非常清晰的,而多相催化的催化剂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我们容易获得非均相催化剂的形貌特征却很难认知其活化表面的原子级结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均相催化的反应机制来理解多相催化的反应机制。

而80%的工业催化反应都属于多相催化体系。因此,如何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连接”起来,更好地理解多相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会议,就聚集了这一领域海内外众多的知名学者和重量级专家。有美国化学会最高荣誉普里斯特利奖章获得者Tobin J. Marks院士(美国西北大学)加拿大化学学会主席Cathleen Crudden院士(加拿大女王大学),也有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主张涛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周其林院士(南开大学),石油化工专家谢在库院士(中国石化集团),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最高荣誉 NAl Fellow、化学学会Marvin J. Johnson微生物与生化科技奖得主赵惠民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化学讲席教授孙立成,西湖大学徐益明讲席教授、副校长邓力担任本次大会主席,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和欧洲科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詹姆斯·弗兰克冠名教授林文斌担任本次会议的国际组织委员会主席。


4天111场报告,他们想“催化”什么?


大会将重点聚集绿色化学、生物催化、能源催化、手性催化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催化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下,传统催化与新兴催化领域如何相互学习,催生新的知识与技术,解决化学面临的挑战?


均相催化剂如何加速实现工业化应用?

 

均相催化剂机制研究对非均相催化与生物催化的启发有哪些?


AI如何颠覆催化剂开发模式,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


大会还将举办4场分论坛: Energy Catalysis (能源催化)、Homogeneous Catalysis (均相催化)、Heterogeneous Catalysis(多相催化)、Emerging Trends in Catalysis (催化新趋势) ,包含11场全体报告、16场主旨报告、36场邀请报告、48场口头报告以及2场海报展。


作为本次会议的国际组织委员会成员之一,西湖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特聘研究员段乐乐表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化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正日益增强。


“二十多年以前,中国化学研究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还很小,学者们参加国际会议往往都要‘飞’到国外参加。如今,随着我国化学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我们已经能够把国际会议‘请进来’了,这既彰显了中国化学界的实力,也为国际同行提供了近距离了解中国化学研究进展的窗口。”


期待家门口的这场顶会,能激荡出更多思想的火花,也欢迎中外“魔法师”们一起来加入!


图片



撰稿 丨 杨佳吟

校对 丨 沈   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