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站在科大硅谷大讲堂的讲台上,俞江虹抛出了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深刻的问题。他的目光扫过满座的听众,语气平和而坚定,“在我看来,是理性思考与价值发现的平衡艺术。”
科大硅谷大讲堂活动现场(科大硅谷供图)
3月28日,以“颠覆性创新时代的投资思辨”为主题,麦腾创投创始合伙人、哈佛大学俞江虹博士带领现场观众踏上了一段探索投资哲学的旅程。他不谈具体的投资标的,而是从思维方式入手,探讨如何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判断。
投资长跑中的“退出艺术”
俞博士的思考始于哲学,却落脚在投资的现实土壤上。
他将投资决策建立在理性、现实和价值的三维基石上,强调投资不仅是资金的配置,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实践。
在市场不断被短期热点所扰动的今天,俞博士特别强调了长期主义的重要性。“当大多数人都在追逐风口时,真正的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关注价值的长期沉淀。”他指出,市场经常被情绪所主导,而这恰恰是理性投资者的机会所在。
与长期价值理念相辅相成的,是俞江虹对“退出艺术”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投资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何时进入,更在于何时离场。“会投的是徒弟,会退的是师傅。”
以退定投,这句话道出了投资的另一层境界。
当一个概念被PE机构热闹讨论时,对于VC而言可能已是考虑退出的时机。那些不懂得及时离场的投资人,常常“在山顶放哨,下不来,最终被饿死在山上。”这看似生动的比喻,却也是对投资规律的深刻洞察。
这种对投资时机的精准把握,正是俞博士“发现价值、匹配价值、提升价值和实现价值”四维理论的实践体现。在他反复思考的问题中,有一个核心命题:“作为投资人,你能给创业者带来什么?除了钱,还有什么?”这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也是对投资本质的深度探索——真正的投资,应该是资本与智慧的双重赋能。
AI热潮下的“冷思考”
与长期价值理念相呼应,俞博士将目光投向了当下最受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
“面对AI的投资热潮,我有一个简单却重要的观点”,他语气坚定,“既不要高估AI的短期价值,更不要低估它的长期影响力。”
他指出,AI代表着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024年全球AI融资达1100亿美元,增长62%,这一数字背后既有投资机遇,也隐藏着泡沫风险。
“当市场过度兴奋时,正是理性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的时刻”,俞博士强调道,这波热潮既孕育着伟大机会,也潜藏着投资泡沫。关键在于如何分辨真正的价值与短期热度。
这种长远视野启发了他的投资策略——在AI项目估值时,需要平衡“容忍的格局”与“认真的计较”。他解释道,“格局让我们接纳不确定性,计较确保我们不被热潮冲昏头脑。这种平衡能力,正是投资AI所必需的智慧。”
从投资视角延伸至未来社会形态,他描绘了AI时代的新图景:“人类将专注于创造性工作,AI负责重复性任务——人类追求诗与远方,AI处理日常杂务。”这种洞察不仅是技术预测,也为投资决策提供了长远指引。
活动现场交流环节(科大硅谷供图)
合肥速度背后的创新密码
演讲结束后,俞江虹道出了对合肥的赞赏。
“近年来,合肥的发展有目共睹。”他的表述中透露着肯定,“这背后有优质高校的人才支撑,有着敢为人先的政策优势,更有一种创新的意识。”
在俞江虹看来,正是这种超前的创新意识,才能催生出好的政策,聚集人才,推动创新,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科大硅谷通过整合区域政策资源与高校人才优势,正在探索一条科创生态建设的新路径,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漂”扎根于此,也为本土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这次来合肥,我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创新氛围。”谈及对合肥的印象,俞博士如是说,“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高效的政务环境,这些都是其核心竞争力。但最为关键的是这座城市所展现的创新思维与敢为人先的精神,真正做到了行胜于言。”(章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