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反制到美六代机?中国宣布中重稀土管制,美媒:六代机或许悬了

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即日生效。

图片

这一决策迅速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尤其是美国及其盟友。

此次管制被外界视为中国针对美国近期加征“对等关税”的精准反制措施。

中国选择的管制物项“每一项都瞄准了美国经济的要害”,从国防科技到新能源产业,中重稀土的供应链瓶颈可能对美国多个关键领域造成深远影响。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工业的核心原材料。

图片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者,此次出口管制不仅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更凸显了稀土资源在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中的战略价值。

这一举措或将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并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其对华政策的代价。

从资源优势到国际博弈的杠杆

中国对稀土的掌控力源于其资源储量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中国2022年的稀土产量为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0%。

稀土提炼产品市场占有率为85%,稀土永磁市场占有率为92%。以镝、铽为代表的中重稀土元素,因其在永磁材料、激光器、雷达和导弹制导系统中的不可替代性,成为现代军事与民用技术的“命脉”。

图片

例如,这些稀土元素被广泛用于光学激光器、雷达设备、风力涡轮机的高性能磁体、喷气发动机涂层、通信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已成为特朗普关注的焦点,均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此次管制措施的精准性,不仅体现在对上游矿产的限制,还涵盖下游加工产品,如永磁体、合金和靶材。

这种“全链条覆盖”的策略,使得美国短期内难以通过替代供应缓解压力。

4月7日,美媒发表文章,表示在特朗普官宣美国第六代战斗机不久后,中国对美国实施了新的稀土元素出口限制,涵盖了对航空电子设备至关重要的资源。这令一众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感到焦虑,可能会对美国六代机项目造成打击。

图片

尽管美国近年试图通过扶持本土矿业、与盟友合作开发新矿等方式减少依赖,但稀土加工技术的复杂性和中国的主导地位,令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例如,美国也将大量铜材运往中国进行加工。

中国的稀土政策,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是国际规则框架下的合理行动。

商务部发言人强调,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管制符合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这一立场既回应了西方质疑,也为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中争取了话语权。

管制措施背后的经济与政治逻辑

中方的反制措施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中美长期博弈的缩影。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华商品加征“对等关税”, 仅两天后,中国便以稀土管制和加征34%关税等措施回应,显示出极强的战略主动性和政策协调能力。

图片

从经济层面看,稀土管制直接冲击美国两大核心领域:国防与新能源。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技术公司的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稀土,

政治层面,中国通过稀土杠杆传递了清晰信号:贸易保护主义必将招致对等反制。

中国选择的管制物项“经过战略考量”,旨在迫使美国重新权衡对华政策的成本。

此外,欧洲作为美国的风电技术供应方,也可能因供应链中断卷入中美博弈,进一步分化西方阵营的立场。

挑战与应对的长期博弈

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或将引发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短期来看,国际市场可能面临稀土价格上涨、供应短缺等挑战。

据行业分析师预测,管制名单内的稀土产品价格或呈现“锑、铋等小金属式暴涨”,内外价差扩大将加剧市场波动。

长期而言,这一事件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并可能推动西方国家加速构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

图片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虽拥有一定稀土资源,但开采成本高、元素种类不全,且缺乏精炼能力。

这种结构性依赖,使得替代供应链的建设需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

对中国而言,稀土管制既是反制工具,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契机。

通过强化资源管控,中国可进一步掌握稀土定价权,并引导资本和技术向高端加工领域集中。

对外经贸大学专家屠新泉指出,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使其有能力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

结语

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经贸博弈中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塑造者”的转变。

图片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坚决回应,更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产业利益的决心。

稀土管制既符合国际规范,也为多边合作留下了对话空间。

未来,稀土资源的争夺或将持续升温,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战场。

而中国的战略选择,无疑为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与国际贸易规则的演进提供了新的注解。

参考资料

  1. 新华社:《我国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 中国网:《外媒:中国猛烈反击美国“霸凌”关税》

  3. 澳门日报:《外媒:直插美軍工心臟》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