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蛔虫引发肝胆管结石,瘦了二三十斤!老人历经四次手术终获根治

过去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的限制,蛔虫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小小寄生虫,不仅会造成孩童食欲下降、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一旦虫子进入肺部、胆道、胰腺、阑尾等部位,还会引发各类相关疾病。日前,一名因蛔虫饱受肝胆管结石折磨大半生、历经三次手术仍未能根治的七旬老人,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接受第四次手术,彻底解除了多年顽疾。

72岁的张老先生出生在四川农村,后来到西藏当兵,从此扎根雪域高原。大约从二三十岁开始,他就会不定期出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的症状,实在扛不住了就去打几天吊针。

直到2012年退休回到四川老家病情再次发作,张老先生才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被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做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部分肝切除”手术。此后,老人旧疾再度复发,先后于2020年和2022年,在四川达州和成都又做了两次“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

“最后这次手术做完还不到半年,又复发了”,据老人回忆,这次恶心、呕吐、畏寒、发热、腹痛、黄疸的症状不仅发作频繁而且症状加重,他不得不每个月都到医院进行消炎、补液等治疗。如此折腾下来,吃不下、睡不好,人也瘦了二三十斤。

不忍老人晚年生活如此痛苦,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家人陪同老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于2025年3月20日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首席专家吴金术教授处就诊,随后被收入胆道外二病区住院。

入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后,老人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胆管炎”。随后,吴金术教授与病区主任陈晨带领王永刚副主任医师、张凝乐主治医师等进行详细的病情讨论,并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后,于3月27日为其施行手术。

由于多年肝胆结石病史,老人的肝硬化以及胆管壁静脉和胆管周围静脉曲张的情况都十分严重;胆管口严重狭窄,只留下约6mm的缝隙;还有严重的胆道出血。此外,由于病程长达数十年,又历经了多次手术,老人的思想包袱很重,甚至做好了手术不成功“牺牲”的准备。再者,因长期使用各类抗生素,现有的抗生素能否起作用,术后会不会出现二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也是医疗小组需要面对的难题和挑战。

在吴金术教授、陈晨主任的指导和麻醉科、手术室的配合下,王永刚副主任医师、张凝乐主治医师团队在常规入路进入右肝不可行的情况下,“双管齐下”,仅切除极少的硬化肝脏,找到最佳入肝途径,并在硬镜+软镜的加持下,顺利解除肝胆管高位狭窄,并取出重约54g的结石;同时将整形形成的宽大肝胆管盆与肠道进行吻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将来结石再发、再次堵塞胆管的可能。

术后复查CT和MRI均显示:无结石残留,无狭窄。在胡霞红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的精心呵护下,老人恢复顺利,术后第三天就下床活动,术后一周恢复正常饮食,并于4月8日康复出院。

图片

吴金术教授带领医护团队祝贺患者康复出院

胆道蛔虫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重要原因”,吴金术教授介绍。

询问病史了解到,患者小时候曾感染蛔虫,经常出现腹痛症状,且从未彻底驱虫,这就为他的肝胆管结石顽疾埋下了祸根。吴金术教授解释:蛔虫具有喜欢“钻孔”和“喜碱不喜酸”的特性,通常寄生在肠道内当人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胃肠功能紊乱、胆道功能失调,蛔虫可能逆行进入胆道残体、角皮、虫卵等在胆道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胆汁中的碱性成分如胆盐、胆红素等围绕这些异物沉积,就会逐渐形成胆结石。而且蛔虫在胆道内活动还可能造成胆管黏膜的损伤,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进一步促使胆石形成。

吴金术教授提醒,预防肠道蛔虫引发肝胆结石等相关问题,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避免摄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在食用蔬菜、水果时,要确保清洗干净对于儿童等易感染人群,要定期进行驱虫治疗。如果怀疑有肠道蛔虫症或者出现腹痛、黄疸等疑似胆道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通讯员梁辉 张凝乐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