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雪龙”号凯旋

图片

图片

“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

2025年4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这是我国第2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雪龙”号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历时159天,总航程2.7万余海里;“永盛”轮自2024年11月20日从张家港起航,2025年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历时65天,航程近1.1万海里;“雪龙2”号目前正在执行罗斯海联合航次,预计6月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

图片

“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

考察队克服陆缘冰融化、密集浮冰等多重困难,完成了中山站、长城站、秦岭站的物资和人员卸运任务,在南极半岛、宇航员海、普里兹湾、阿蒙森海、罗斯海等海域完成综合调查监测和国家“五大类”科技项目,在中山站、长城站、秦岭站、昆仑站、泰山站、格罗夫山等区域完成了工程与保障能力建设、陆地和沿海生态环境调查、内陆与航空调查、国际合作等任务。重点完成了三项工作:一是开展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任务,在我国南极考察站首次应用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积极践行“绿色考察”中国理念。同时,首次开展秦岭站越冬考察任务,也是我国首次实现南极三站越冬;二是持续开展调查监测与科学研究,通过航空调查填补了我国中山冰雪机场至恩德比地、格罗夫山、查尔斯王子山和伊丽莎白公主地沿线冰盖区的基础数据空白,首次在阿蒙森海成功采集长重力岩芯等;三是组织多国实施罗斯海联合航次考察,继续实施多国参与的国际南极“环行动计划”和中俄钻探项目,参与金砖国家合作的环南极考察,广泛开展科研和后勤保障领域的国际合作。

图片

抵达昆仑站

图片

队员在测量磷虾体长

图片

队员在进行执飞检查

图片

企鹅繁殖地调查

图片

全神贯注指挥雪龙船进入中山站冰区

图片

喜迎样品-浅冰芯钻取

图片

雪中操纵钻机

本次考察是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开展的重要科学考察,在技术方法创新、我国自主研发极地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作业时间、区域跨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为未来执行大规模、高强度、国际化和跨学科的极地综合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国和国际社会深入研究南极快速变化、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南极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两位随船预报员杨世平和柏睿,圆满完成本次“雪龙”号气象和海冰随船预报保障工作。


来源:i自然全媒体


未来两天海洋环境预报


预计明天,

渤海、黄海北部有0.6到1米的轻浪;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有1.3到1.8米的中浪;

东海南部、钓鱼岛附近海域有1到1.5米的轻浪到中浪;

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有0.8到1.2米的轻浪;

南海西北部、中部、南海南部有0.6到1米的轻浪;

北部湾有0.5到0.8米的轻浪。


预计后天,

我国近海无大浪区。

图片

4月8日~12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数值预报


35个美丽海岛环境预报


预计明天,

我国35个美丽海岛附近海域都是轻浪,海况不错,非常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

35个美丽海岛是指以下海岛:

觉华岛、长山群岛、菩提岛、长岛、刘公岛、灵山岛、秦山岛、连岛、崇明岛、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嵛山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钓鱼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涠洲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兴岛、黄岩岛、永暑礁。

图片

更多滨海旅游海况预报 尽在中国海洋预报

图片

PC端可登录中国海洋预报网http://www.oceanguide.org.cn

移动端可使用中国海洋预报微信小程序↓↓↓

点击下方图片

进入“中国海洋预报”微信小程序

点击下方图片

进入“全球海啸预警”微信小程序

关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