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线城市核心资产在房地产调整期成为房企业绩的压舱石,头部房企纷纷重仓北上广深。
2.2025年,强聚焦高能级城市已成为房企的战略选择,包括中海、绿城、招商、越秀、金茂等在内的一众开发商都提及重点布局高能级城市。
3.由于高能级城市凭借人口流入、产业集聚等优势,成为房企争相涌入的“避风港”。
4.2025年一季度,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仍是房企销售业绩争夺的主战场,其中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万科等均有上榜。
5.与此同时,房企拿地集中度走高,核心城市宅地趋热,高溢价地块频频涌现,多城刷新地王纪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房地产调整期,一线城市核心资产,更是开发商业绩的压舱石。
不论从上市房企年报来看,还是就一季度典型房企的业绩分布而言,高能级城市对于开发商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2025年,重仓北上广深,押注“避风港”的优质项目,这个投资策略已成为头部代表企业的共同抉择。
战略转向:高能级城市成房企“避风港”
“黑铁时代”背景下,房企转型的逻辑愈发清晰,强聚焦高能级城市,已被抬升至战略的高度。
根据『波哥聊楼市』初步整理,上市房企披露的年报中,包括中海、绿城、招商、越秀、金茂等在内的一众开发商,都提及重点布局高能级城市。
譬如中海,其2024年的权益购地金额为696.3亿元,其中在四个一线城市的权益购地金额占比,就达到73.5%。
绿城也明确表示,为有效保证未来抗风险能力,公司进一步向市场安全区域集中。2024年,绿城在一二线城市新增的货值占比92%,仅北上杭货值占比就达51%。
越秀年报称,2024年新购入的24幅土地,全部位于一线和二线城市。截至12月31日,越秀总土地储备约为1971万㎡,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土地储备占比合计42.5%。
来到2025年一季度,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更是房企销售业绩争夺的主战场。
1-3月份的房企销售业绩城市榜单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金额Top20房企中,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万科均有上榜。
其中,华润在4大一线城市的总销售金额达到227.24亿元,占其全国总业绩的比重为44.38%;中海来自一线城市的业绩贡献占比,也有41.85%。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个月招商蛇口在一线城市新增的业绩,占其一季度总销售金额的60.31%。期内,仅上海一城,就给招商贡献了近百亿的销售金额。
可以看出,押注一线城市的核心资产,正为头部优质房企贡献相当可观的现金流。
相对于低能级城市的需求疲软,高能级城市凭借人口流入、产业集聚等优势,“避风港”作用进一步凸显,这是房企争相涌入的主要原因。
房企拿地集中度走高 核心城市宅地趋热
今年1-3月份,房企在投资布局方面,重心也倾向于往高能级城市倾斜。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月,房企拿地金额排名的前三位,分别为中海地产(273亿元)、华润置地(244亿元)、绿城中国(241亿元)。
从城市布局来看,中海的拿地主要聚焦于北京、杭州,这两城买地的金额合计超过200亿元,占比总拿地金额的75.46%。
华润置地一季度的投资,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其在这些城市新增的购地金额合为197亿元,占一季度总拿地金额的比重超80%。
绿城中国的拿地,偏好长三角的杭州、上海和苏州,今年前三月份在这几城拍地的金额为200亿元,占新增投资总额的83%。
1-3月份拿地金额排名居前五的滨江集团,则是继续重仓杭州。期内,其在杭州的拿地金额为184亿元,占一季度新增投资总额的96.8%。
在相似投资策略的指引下,开发商们在重点城市的土拍活动中,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
加之核心城市房地产的复苏趋势利好,今年一季度的土地市场,不仅高溢价地块频频涌现,多城还刷出了新“地王”。
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月,杭州、上海涉宅用地的平均溢价率,分别达43.3%、29.0%,成都平均溢价率超20%,而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成交楼面价则创下新高。
3月18日,中海地产以75.02亿元摘得北京海淀树村地块,楼面价约10.23万元/平米,刷新北京土地市场历史单价纪录,成为北京单价新地王。
3月27日,成都地价单价最高纪录再次被刷新,锦江区柳江街道地块经213轮竞价被建发溢价106%获取,成交楼面价达41200元/㎡。
3月28日,杭州推出的西湖蒋村文新单元地块,溢价115.39%成交,楼面价高达88029元/㎡,刷新杭州单价纪录。
一季度,上海土地市场也呈现趋热的态势。期内,全市挂牌出让的涉宅用地,有5宗地块的溢价率超过30%,其中金茂与庆隆联合体89.63亿元摘得的虹口宅地,成交单价高达117456元/㎡。
房企拿地方面,1-3月在申城的宅地市场,包括保利发展、华润、越秀、金茂、金地、龙湖、招商、绿城、招商等在内,多家头部房企各有斩获。
展望未来,伴随北上广深持续引领行业复苏,聚焦高能级城市,抢占未来市场话语权,仍是房企当下最具确定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