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2

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警惕!这几个表现,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信号,不止是“紫红斑点”


今年3月,50岁的张先生(化名)因“剧烈腹痛”到
益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治疗,初步怀疑是“急腹症”。

然而,检查发现他的血常规异常,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同时大便隐血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更令人意外的是,尿检还发现尿蛋白(+),意味着肾脏可能也受到了影响。

追溯病史,张先生一个月前曾出现肩关节和肘关节疼痛,当时以为是“风湿”,并未重视。结合这些表现,经血液内科会诊考虑,张先生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并转入血液内科进一步治疗。

过敏性紫癜并非只是儿童常见病,成人也可能发病,且症状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那么,这种疾病究竟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正确识别和治疗呢?

一、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很多人以为过敏性紫癜只是皮肤上出现紫红色斑点,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全身性小血管炎症”,医学上称为“IgA血管炎”。由于免疫系统异常,IgA抗体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关节、消化道甚至肾脏都可能受累。

二、过敏性紫癜病因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并不是很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感染:90%患者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这是主要原因哦!

2.药物:磺胺类、非甾体类、苯巴比妥类、疫苗。

3.食物:蛋、奶、虾、蟹类等。

4.其他:花粉、尘埃、蚊虫叮咬等。

三、过敏性紫癜的类型

1. 皮肤型:最常见,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皮疹,按压不褪色。

2. 腹型:约50%-75%的患者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阳性)。

3. 关节型:约75%的患者有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肘关节。

4. 肾型:20%-50%的患者会出现血尿、蛋白尿,少数可能进展为肾炎。

张先生的病例就同时具备了腹型、关节型和肾型表现,属于较为复杂的类型,需要更全面的治疗和管理。

四、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由于过敏性紫癜症状多样,常常被误诊为

1. 腹痛+消化道出血→ 误诊为“胃炎”、“肠炎”甚至“阑尾炎”。

2. 关节肿痛 → 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或“痛风”。

3. 血尿、蛋白尿 → 误诊为“肾炎”。

确诊关键点

1. 典型皮疹(紫红色斑点,按压不褪色,多对称分布、多见于下肢)。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尿常规:可能发现血尿、蛋白尿。

大便潜血试验:判断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3. 病理活检(必要时):皮肤或肾脏活检可发现IgA沉积。

张先生最初因腹痛就诊,但血常规异常(嗜酸性粒细胞高)和尿蛋白、大便潜血阳性提示了更广泛的病变,最终结合关节疼痛病史,才确诊为过敏性紫癜。

五、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大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预后良好,尤其是儿童,通常2-4周可自愈。但成人患者更容易复发,且肾脏受累风险更高,需更积极的治疗。

治疗方案

1. 一般治疗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清淡饮食,避免海鲜、辛辣食物等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

2.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腹型、关节型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快速缓解腹痛和关节肿痛。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用于严重肾脏受累的患者。

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减轻过敏反应。

ACEI/ARB类药物:用于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3. 中医辅助治疗

雷公藤多苷片、黄柏等中药可帮助调节免疫,减少复发。

张先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尿常规正常。病情好转出院。

六、如何防止复发

1. 避免感染:感冒、扁桃体炎等可能诱发紫癜复发,需增强免疫力。

2. 饮食管理: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3. 定期复查尿常规:即使症状消失,也要监测肾脏情况。

4. 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期应减少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参考资料

中国儿童IgA血管炎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23-11-29》

图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刘定文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