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阿勒泰市:纠纷要“接得住”,更要化解得好

图片

群众在阿勒泰市综治中心反映问题。受访单位供图


“真没想到,去了一趟综治中心,能把两年前的7000余元借款要回来。”近日,阿勒泰市某蔬菜水果店店主感慨道。据了解,今年以来,阿勒泰市综治中心每周线下接待群众来访30余件,5个工作日内化解率58%,10个工作日内化解率达87%,缩短了矛盾纠纷化解时限,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高位推动,提升复杂纠纷化解水平


结合“四下基层”工作要求,阿勒泰市综治中心设立领导接访室,每日一名县级领导坐班接访,各乡镇综治中心每日一名乡镇班子成员接访,网格员每日推送接访领导信息至居民微信群内,吸引有堵点、有矛盾的群众前来反映诉求。


坐班领导接访后,先行组织入驻综治中心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需要随驻部门共同参与的,按照“中心吹哨”机制执行,大量复杂和标的较大的纠纷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化解。据了解,阿勒泰市综治中心坐班县级领导日均接访量2件次,推动化解复杂纠纷占比30%。


“中心吹哨”,缩短纠纷化解时限


如何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除了入驻的各类调解组织参与调解外,阿勒泰市综治中心建立完善“中心吹哨”机制,要求相关随驻部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到岗,参与纠纷调解,5个工作日内对当日未化解的纠纷回复办理情况。各部门单位每月接访情况纳入市委考核,整合资源多元化解的合力逐步形成。  


近日,阿勒泰市喀拉希力克乡的居民阿某就农村土地确权、村集体身份和户籍问题与所在村委会产生纠纷,阿勒泰市综治中心接到反映后,立即组织其所在村村委会主任、乡镇分管领导、市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公安局等单位开展调解。有争议部分由各单位梳理存档材料进行比对,对政策不清楚的由公安和民政局现场解释政策法规,该居民反馈的3个诉求,在市综治中心得到解决。


调解员“入库”,精准匹配群众需求


“我想找市农业农村局的周齐同志帮助调解,他对土地确权的政策法规非常熟悉,我只信任他。”这是居民在阿勒泰市综治中心解员库“点单”的一幕。


为精准匹配群众需求,综治中心公示“金牌调解员库”供群众选择。其中调解员扎别恩·帕沙克曾获得全国“调解能手”荣誉称号,被居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扎姐姐;莎莎工作室的调解员莎尼亚·阿不都克力木被评为自治区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累计为农民工追讨工资1500余万元;广大居民群众熟悉的“老马调解室”调解员马国仁也多次被阿勒泰地区评为基层法律服务优秀工作者,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800余件。“金牌调解员库”成员各有所长,为调解纠纷提供多元选择和保障。


跟踪督办闭环,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


“你好,我们是阿勒泰市综治中心,您反映的市交通运输局拖欠工程款的问题解决了吗?”近日,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电话回访。


阿勒泰市综治中心对来访的纠纷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闭环,对未化解的纠纷进行督办、填写进展情况,每周召开研判会议通报分析,对于一种调解途径无法调解的纠纷,组织开展多元化解。据统计,3月以来,阿勒泰市、乡两级综治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受理矛盾纠纷414件,化解率达85%。


阿勒泰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孙彦丽说:“随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乡两级综治中心已经完成资源和阵地整合,面向全市全量收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矛盾纠纷‘接住’了,怎么提升化解率、缩短化解时长,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类运行机制,使常驻和随驻的各种资源能够在综治中心发挥‘1+1>2的化学反应’,形成联调联动机制;同时利用法院和司法部门的专业指导,提升调解员的业务水平,使来到综治中心的矛盾纠纷不但要‘接得住’,还要化解得好,真正实现‘一站式’化解。”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图片


编辑/夏泽卿
主编/张   炜

审签/谢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