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翔:全球股市大跌共振回顾

燕翔  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结论

年初以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股市出现持续调整。随后4月3日凌晨,特朗普签署两项“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加税幅度远超此前市场预期。

受此影响,全球避险情绪大幅升温,亚太、欧美等主要权益市场指数再度共振大跌。根据我们统计,2月19日至4月7日,纳斯达克指数累计跌幅达22.2%,恒生科技跌幅达21.9%,日经225指数跌20.7%,标普500指数跌17.2%,恒生指数跌13.7%,wind全A跌9.4%,上证指数跌6.9%。(欧美市场等主要指数4月7号数据暂未统计在内)

从历史经验看,一般全球股市共振大跌往往均存在重大系统性外部事件冲击。例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2011年欧债危机发酵、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本次特朗普全球对等关税等等。

从市场表现看,全球股市共振大跌后短中期表现往往会有明显修复。我们统计了由美股大跌导致的全球大跌,不包含本次,在1980年以来的10次全球共振大跌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内,我们统计的亚太、欧美主要股指涨幅中位数分别为5.6%、9.0%、12.4%和28.5%。

国内市场而言,当前A股、港股估值低、基本面稳健,经过快速调整后投资性价比更为突出。短期我国出口端或有一定外需下行压力,但中长期看,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实力依然突出,预计将能持续保持出口链韧性。同时随着后续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以及较大的潜在政策加码空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量稳质优持续向好的态势。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4月7日发布的报告《全球股市大跌共振回顾》。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