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中学回应:老师先请示后打120与事实不符!事实是什么呢?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是父母的一切!
近日,网传南京市燕子矶中学一男生4月3日下午踢球后晕倒,校医室无人值班、AED未使用、老师先请示后拨打120等耽误了抢救时间,该男生当晚离世。
更多细节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网传南京高三学生猝死,打不打120还要请示领导?

4月7日下午,南方+记者致电南京市燕子矶中学校长办公室,接线工作人员称,公安部门已调查此事,不方便透露详情。针对网传的“该校老师先请示后拨打120”,该工作人员称学校已经作出解释,“与事实不符合”。
我相信,工作人员说的应该是真的。因为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在学生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师会选择首先请示领导,由领导来决定是否拨打120。
不过我有另外一种感觉:就是老师可能当时并不清楚学生生命垂危。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先请示领导了。
而且,如果老师当时并不清楚学生生命垂危,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没有使用AED了。因为老师没觉得需要用啊。
中学生在学校猝死的案例每年都有,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多在网上都能查到:

从“银川初中生跑操猝死官方通报”可以看出哪些有关急救的端倪?

痛心!又一学生校内跑操时猝死

急救科普人,公众号:急救科普人痛心!又一学生校内跑操时猝死

广西初二学生晨跑猝死,急救和AED在学校普及不能再拖了

武汉14岁学生夜跑猝死,如何才能挽救孩子们的生命?

所以教育部开始的急救教育试点校工作,真的是特别重要,特别英明,特别伟大。

但是,又有多少学校是真正自发的重视急救教育进学校呢?

这是昨天的一个朋友和我的聊天截图:

图片

据说燕子矶中学是有AED的。据我所知,现在南京、北京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配备了AED。因为配备AED很简单,只要有钱,就能配备。

当然有了装备(AED),还不够,还要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但学习一次是没有用的。因为需要急救的场景不可能总是出现,而用不上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会随着时间逐渐淡忘。所以,急救的培训需要反复进行。

最难提升的其实是急救意识,而且是领导的急救意识。领导要是能够重视急救,就会配备AED,就会反复进行急救培训。而如果领导没有急救意识,可能也仅仅是在形式上配备了AED,在形式上完成了急救培训。

最后说说我猜测的这句话:如果老师当时并不清楚学生生命垂危,····

有没有可能老师不清楚孩子生命垂危?有可能的。

在心脏骤停的早期,是会出现濒死样喘息抽搐的,而濒死样喘息抽搐是识别心脏骤停的两大难点。因为很多人会把濒死样喘息理解为有呼吸;把抽搐理解为人还活着

在北京人大附中丰台分校10岁男孩猝死的案例中,就有体育老师发现孩子有“打呼噜那样的呼吸”,把孩子送到医务室,进入医务室后,才拨打120的细节:

图片

而有多少人知道在心脏骤停的早期,会出现濒死样喘息抽搐呢?恐怕寥寥无几吧。

所以,急救科普、急救培训,真的比配备AED难一万倍!因为AED用钱就能解决,而急救意识的提升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一直在做针对学校的公益急救科普,但疫情之后,只有几个学校预约过我的急救科普:

所以,再次欢迎学校预约我的急救科普讲座。

公众号里回复:讲座,两个字,可以了解预约急救讲座的细节。最近我不忙,抓紧时间预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