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上幼儿园后经常生病是正常的,通过不断的生病痊愈再生病痊愈,孩子的免疫建立才能不断完善。
2.国外一项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更容易感染病毒,5岁以下的孩子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周呼吸道病毒检测呈阳性。
3.家庭中孩子越多,感染呼吸道病毒更频繁,没有孩子的家庭一年中检测到呼吸道病毒的频率为7%,而有6个孩子的情况下,一年中几乎87%的时间段家庭中至少有一个人在生病。
4.为了帮助孩子对抗病毒,家长应注意手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安全,有疫苗的接种疫苗,保证孩子饮食均衡、睡眠充足、运动适量。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经常生病,开学才几个月,流感、诺如、手足口、呼吸道合胞病毒接连报到,一个不落全都感染了一遍,而且一娃生病全家连带,防不胜防!老母亲真的心累啊...”
相信很多家长对此都有同感。其实啊,上了幼儿园的孩子经常生病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并不代表孩子的免疫力出了问题,相反,通过不断的生病痊愈再生病痊愈,孩子的免疫建立才能不断完善。
就越容易中招呼吸道疾病
观察为期一年(52周),总共收取了4166份(以每人每周为单位)的症状和鼻拭子数据。
研究有几个有趣的发现:
5岁以下的孩子每年检测出病毒的次数为12.1次,多于学龄儿童(7.5次/年)、18-39岁成人(6.3次/年)和40岁以上成人(3.3次/年)。
没有孩子的家庭一年中检测到呼吸道病毒的频率为7%,当有了一个孩子之后,这个数字则立马飙升为35%,二娃家庭比一娃家庭感染频率更高(56%vs35%)。
总的来说,娃越多,感染频率越高,如果你家有6个孩子,那么恭喜你,一年中几乎87%的时间段家庭中至少有一个人在生病。
B:1年内每人检测出1次或多次病毒的平均周数与家庭中养育儿童数量的关系
总的来说,在4166个人周报告中,检测出病毒的概率为26%(1064/4166),其中,只有45%的参与者报告了症状(481/1064)。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我们呼吸道里潜藏着病毒,但却没有症状显现。
鼻病毒、博卡病毒和冠状病毒最常被检测到,占整个病毒阳性周数的99%,其中鼻病毒、博卡病毒感染出现无症状的概率更大。
拿最常见的鼻病毒来说,93%的参与者一年中至少感染一次鼻病毒(鼻病毒成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鼻病毒出现无症状的概率更大。
这也恰好佐证了,免疫机制是在与病毒的一次次接触中建立的。
总结一下:
不断刷毒打怪,
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幼儿园人多人杂,易感人群聚集,且孩子们乐于相互传播病毒,就像游戏中的“病毒怪”集聚藏身处。
把孩子没有消停的生病过程,看作孩子正在努力打怪升级,家长们的心自然也就放宽了些。
如何帮助孩子对抗病毒
1、普通感冒、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预防:
注意手卫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暂无疫苗)
流感季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注意咳嗽卫生和环境清洁
减少二手烟的吸入
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
摄入充足的液体
发烧可用适龄适量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减缓不适
咽痛咳嗽可服用蜂蜜(1岁以上)或硬糖(6岁以上)
鼻塞可用生理盐水洗鼻
环境干燥可开加湿器
注意观察孩子的病程和精神状态,有异常及时送医
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注意手口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接种轮状疫苗(诺如病毒暂无疫苗)
注意饮食安全,尽量避免生食,喝生水
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
出现呕吐腹泻,喂服口服补液盐
发热头痛,可用对乙酰氨基酚
不用刻意忌口或禁食
不建议吃止泻药和止吐药
3、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6 月龄~5 岁推荐接种「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
定期消毒宝宝玩具及常用物品,日常搞好家庭卫生
教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勤洗手
饮食均衡,规律睡眠。
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
发烧不适及口腔疼痛可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摄入充足的液体
可准备偏细软好嚼的食物
另外说一句,一些家长朋友们看到自家孩子经常生病,就认为是孩子的免疫力出现了问题,然后就开始尝试各种增强免疫力的补品,这是不科学且没有必要的操作。
前文已经提到,孩子经常生病是常态,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并不代表孩子免疫力有问题需要干预。其次,市面上所谓增强免疫力的产品,不客气的说,都是割韭菜的智商税,包括但不限于脾氨态冻干粉、匹多莫德口服液、小儿推拿、三伏贴、熏艾灸...
总的来说,对付传染病,要注意手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安全,有疫苗的接种疫苗,平常保证孩子饮食均衡、睡眠充足、运动适量,孩子生病后妥善护理就医,能做到这些就已经非常优秀了。